中醫養生 必知四物湯補血養顏秘方
補血養血經典方
四物湯最早見於晚唐藺道人著的《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東漢名醫張仲景又進行了改進,變成了《金匱要略》中的名膠艾四物湯——後來被尊為補血調經之主方,專門用來治療婦科血症,被後世醫家稱為“婦科第一方”。
四物湯是由當歸、川芎、白芍和熟地四味中藥組成,其中又以當歸、熟地為主藥。熟地含有甘露醇、維生素A等成分,與當歸配伍後,可使當歸的主要成分阿魏酸含量增加,使當歸補血活血療效增強,能對付女性臉色蒼白、頭暈目眩、月經不調、量少或閉經。
四物湯何以能成為婦科補血調經的經典方呢?中醫認為,四物湯主要調理肝血,而女性血虛,應該注重調肝,因為肝和血密切相關:肝臟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就像一個人體“血庫”一樣,當人體因為疾病或者生理活動需血量增加時,肝臟就把貯藏的血液排出來,以供機體活動的需要。如果肝臟有病,藏血的功能失常,就等於“血庫”枯竭了一樣,根本不能滿足人體的各項功能,比如,不能滋養眼睛,則兩目昏花、乾澀、夜盲;不能充盈血海,則婦女月經量少,甚至閉經;若是肝失疏泄,就像“血庫”漏水一樣,則藏血不固,易引起出血病變,如衄血、婦女月經過多或崩漏等。
靈活運用,作用更廣
四物湯一個很大的特點是,隨著四味藥物的比例不同,四物湯可以發揮廣泛的功能。如重用熟地、當歸,輕用川芎,則是一個補血良方;當歸、川芎輕用或不用時,可以幫助孕婦保胎;重用當歸、川芎,輕用白芍則能治療月經量少、血淤型閉經等等。
此外,四物湯衍生出的無數“子方”、“孫方”在治療婦科病方面也功不可沒。較著名的有桃紅四物湯,該方劑是由四物湯加桃仁、紅花而成,專治血虛血淤導致的月經過多,還能對付先兆流產、習慣性流產;四物湯加艾葉、阿膠、甘草後取名為阿艾四物湯,用來治療月經過多,是安胎養血止漏的要方;四物湯加四君子湯後,名“八珍湯”,能氣血雙補;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再加上黃芪、肉桂,則成為老百姓非常熟悉的十全大補湯。
「月經過後必服四物湯調補身體」--幾乎每個女性朋友都曾被長輩或好友叮嚀過,但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四物湯--這在民間廣為流傳的補藥,到底什麼人可以吃?什麼人不能吃?又應該在什麼時候吃?吃四物湯有沒有什麼禁忌?那就要先從什麼是「四物湯」談起。
四物湯是由當歸、川芎、熟地、白芍四味藥,依一定比例所組合而成。主要作用是「補養肝血」。所以體質是屬於「肝血不足」的人,才適合服用。而肝血不足臨床上的表現為面色萎黃、爪甲色淡、頭暈眼花、手足麻木、易抽筋、月經量少、顏色淡紅、質地清稀如水等症狀。而現代人因為工作忙碌壓力大,生活作息不規律,再加上不良的飲食習慣—喜好燒烤炸辣,高梁厚味吃太多,導致燥熱體質偏多,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不適合吃單純的四物湯。如果真的需要補,必須經過中醫師診察後,依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去處方用藥。
四物湯的加減變化有二十多種,單單這四味藥的變化就很多。譬如:體質狀況是血虛夾血熱者,四物湯中滋陰補血的「熟地」就要改成涼血清熱的「生地」;如果是血虛夾血瘀體質的,四物湯中養肝血的「白芍」就要改成活血化瘀的「赤芍」;腸胃不好、容易拉肚子的人,則四物湯中的「白芍」要先炮製過變成「土炒白芍」才有健脾止瀉的作用。所以會痛經的病人,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或平常白帶多、陰部搔癢,時常反覆骨盆腔感染的人,以及剛接受手術後的病人,都是禁止服用四物湯的。因為四物湯屬於溫補性質,會惡化體內的發炎反應,也會讓術後傷口過度癒合,造成組織沾黏,形成日後的慢性腹痛。
屬於燥熱體質的人,吃了四物湯會出現口乾舌燥、便秘、長痘痘等上火的症狀。屬於氣滯血瘀體質的人,本來血液迴圈就不好,又吃了補血的四物湯,造成子宮過度充血,會出現月經量多、血塊多、甚至加重痛經的症狀,而且長期這樣錯誤的進補,子宮一直處於過度充血的狀態,長瘤的機會就會增加。
所以「四物湯」並不是有病治病,沒病補身的萬靈丹,它只是眾多中藥方劑中的一種,服用時也有其適應證及禁忌證。所以要進補之前,請先讓合格的中醫師診察過後,依個人身體的寒熱虛實來處方用藥才是最明智的。吃藥要「對症下藥」對身體才有幫助,如果隨便亂服藥,吃進肚子裡的補藥可就變成「毒藥」了!不但沒有強身的效果,反而把體質弄得更複雜、更難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