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熟能生巧”的一些問題
實踐不是你做一次就可以,而是你要做熟練做好。”這是一個好想法,是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2008年在他的書《異類》中提出來的。你也許還記得,格拉德威爾寫的“偉大的神奇數字”中通過10000小時即十年的高強度練習的人才能成為表演精英。但10000小時太神奇了。
結果:根據一項新的發表在《心理科學》關于“刻意練習”的研究證明實踐并不是那么重要。平均只有12%的成功可以歸因于實踐。研究人員證實:
刻意練習在游戲方面的差別的為26%,音樂21%,體育18% ,教育4%,專業不到1%。
練習在不同領域差別很大。為什么實踐對于一個好棋手很重要但對未來的學者不那么重要?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心理學家布魯克·麥克納馬拉解釋說,任務能否預知是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例如,你可以獨自練習國際象棋。“你可以練習相同的移動動作或相同的動作結構,”麥克納馬拉說,“你可以研究同樣的東西,因為開始方式是一樣的。”
相比之下,教育是總在不斷變化,學生必須不斷適應新的信息。“你要研究很多東西,但學期時間一定。”她說。
如果練習不發揮作用,那什么起作用呢?
首先是年齡,從小學小提琴或高爾夫的人比那些學的晚的人更有機會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小提琴家或職業高爾夫球手。據《紐約時報》指出:
在雙語家庭長大的人能充分整合兩種語言同時深化進他們的大腦。同樣,許多技能從小就學容易學好。
其次,經驗(與實踐不同)原因。“有壓力對國際象棋比賽或體育是非常有用的。”麥克納馬拉說,“如果有人有更多的比賽經驗,或者知道怎么處理壓力,不用過多練習他們就能表現很好。”
第三,天賦。“在教育中,如果有人有高智商,那他可能不用過多練習就能學會。”麥克納馬拉說。
10000小時定律的危害是什么?主要是浪費時間。練習可能不會彌補缺陷。“如果他意識到‘我成不了小提琴大師’這樣會更好。”麥克納馬拉說。“我不打算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全用在我肯定能成功的活動上。”雖然可能你贏不了獎杯,加不了薪,但練習是好事。鍛煉能改變人生。定期寫作(即使只是日記)可以改善你的睡眠。所以如果不彈鋼琴然你放松,那就別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