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炒米怎么做

可能很多南方人并不知道這個炒米是什么,但是對于北方人來說,是沒有人不知道的。其實炒米的材料是利用糜子進行制作的,而糜子是北方的一種谷類作物,對于他們的飲食來說是很重要的。糜子很多時候被運用在一些糕點上面還有就是用于釀酒了。今天要說的炒米也是其中的一種。

一般來說,這個炒米完成之后不是直接進行使用的,是需要配上酸奶和白糖進行搭配食用的。這種的吃飯對于北方人來說,是比較解餓還有解渴的,所以很受當地人的喜愛。

炒米,蒙語叫做“蒙古勒巴達”,就是蒙古米的意思。它是用糜子經過蒸、炒、碾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再對兌酸奶和白糖等攪拌,解餓又解渴,清香爽口,是別具風味的傳統食品。

炒米是由糜子米炒熟后碾去外殼而得的米粒。加工方法是將純凈的麻糜子,用水浸泡后,上鍋悶蒸,然后在炒鍋上炒熟,冷卻,去掉外殼。加工好的炒米,色黃而不焦,米堅而不硬,晶瑩明亮,泡在奶茶中色味香美,酥香可口。由于經過水浸,使糜子皮表層中的水溶性維生素滲透到米粒中,增加了炒米中維生素的含量。又由于蒸炒后迅速冷卻干燥,使糊化后的淀粉固定在原有狀態,食用時只需以茶水浸泡即可。炒米食水量低,耐貯存。便攜帶,不易霉壞變質,適應牧區生活的需要。

做法

炒米是用糜子做成的,要經過煮、炒、碾三道工序才能做成炒米。

首先是用鍋煮。鍋里盛上水,燒到八分開時將稷子倒入鍋內。蓋上鍋蓋繼續加熱。燒開后,揭開鍋蓋,上下翻動均勻,蓋好鍋蓋,輕火燜,六、七分鐘后,再上下翻動。這樣連續翻動三至四次后,即可出鍋。出鍋的稷子粒鼓脹發圓,有透明感,但不能張嘴,否則影響炒米質量。煮稷子時,稷予和水的比例一定要適宜,達到稷子煮好水即干的程度最佳。

炒炒米要選用好砂子。撮回砂子用篩子篩一篩,篩過的砂子再用籮子過了土,就可以使用了。砂子如不太干凈,還要用水淘洗一次,晾干以后再用籮子過一遍土。炒炒米時一次頂多放三碗糜米(七燒鍋),卻要放五碗砂子。砂子燒紅時,將晾出的糜米倒入,待大氣冒過,米粒快噼噼啪啪爆起來,趕緊連砂子倒在篩子里,下面接上盆子。篩子一搖,砂子落在盆里,炒米留在上面。將砂子倒回鍋中炒熱,再加入新晾出的糜米,如此連續作業,那一點砂子可炒許多炒米。末了把砂子裝在口袋里,下次炒時再用。

必須注意,僅僅是炒熟的炒米是不能直接食用的,必須經過去皮的處理。在古代一般是用石碓去殼,將米放入石碓中,腳踏驅動桿,傾斜的錘子落下時砸在石臼中,來回數次,就可以去掉稻谷的皮了。去皮后,用竹編簸箕去大糠,再用籮子去細糠,此后,就可以食用了。

通過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紹了關于炒米怎么做的資料,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于炒米的制作和炒米的認識會更深一層了。我們對于生活中的一些想要嘗試的美食,最好就是可以自己進行學習之后進行制作,這樣的味道會讓自己更加的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