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孩子的6個弊端
社會在飛速的發展,隔代的教育觀瞬間拉開了差距.老人育兒觀念很難跟上年青人的步伐.接下來,孩子到底該不該讓老人來看管?便成了年青人最頭痛的問題.其實老人帶孩子有利也有弊.老人與年青人愛孩子的心是相同的,但老人過分的愛容易誤導孩子.下面就舉幾個例子:
一.疼愛&溺愛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自然成了家中之"王".家人都對他疼愛有佳,尤其是老人更設其為"掌中之寶".容易遷就孩子,只要孩子有需求都會無條件的去爭取盡量給予滿足.即使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老人也會義無反顧的依著孩子.慢慢地孩子明白了自已在家庭中的地位.凡事都自我為中心,只要沒達到目的就發脾氣或哭鬧來威脅老人從而滿足自已的要求.最后老人的疼愛就演變成了溺愛.
豆豆還在老家的時候就是這樣.只有一個孫子,公公婆婆都非常疼他,想要什么就給什么,二個老人被豆豆指揮的團團轉.豆豆一會要這個一會要那個,到手后不到兩分鐘就扔,一扔老人就忙著撿.豆豆高興的時候玩玩具,不高興的時候扔玩具.相當的自我.老人也習慣了這種方式毫無怨言.因為,只要他們不順從豆豆,豆豆就會坐到地板上又哭又鬧還亂扔東西.
把豆豆接到身邊后,糾正他的壞習慣成了我們最頭痛的事情.其實孩子都非常聰明,他們很善辨誰是容易欺負的人.也就是常說中的見風使舵.我們開始不斷的引導豆豆并跟他講道理,讓他明白無理取鬧是不可行的;讓他明白喜新厭舊是不對的.接下來玩具方面:我們只留了二個玩具供小豆豆玩其它的玩具都收起來,每次豆豆不玩的時候,要求他自已要學會收拾玩具.只有把玩具收拾好了才能做下一件事.
當豆豆生氣想扔東西的時候:我們馬上喊"停"并教育他這種發泄的方式是不對的.做錯了事情要記住下次不能犯同樣的錯,得不到滿足的時候要想想是不是自已有過份的需求.當豆豆通過哭鬧的方式來威脅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要立馬喊"停",告訴他哭鬧并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引導豆豆其實他可以冷靜下來思考一下看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去爭取自已想要的東西.例如:可以先滿足父母的要求再來滿足自已的需求.慢慢地豆豆開始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環境及角色,他現在必須放棄之前的觀念,接受新的環境及教育方式.
現在很多人見了豆豆都說他是個懂事的孩子,其實你看到的只是現在的他.以前的他可不是這樣的,以前的他可是我們常說中的"壞孩子".不過我們想看到的是現在和未來,但愿豆豆能越走越輝煌.
二.迷信&誤事
老人相對年輕人迷信多了.特別是生活在沿海一帶的閩南老人迷信表現的尤其明顯.我婆婆就是其中之一.其實,迷信可以讓老人心里有個寄托,但太迷信了卻容易誤事.記得豆豆二個多月的時候.有一天晚上,豆豆睡到半夜忽然醒來開始不停的哭鬧.怎么哄都不行.我既心疼又著急不知該如何是好.這時候,我看見公公婆婆都起床并走出房間.但奇怪的是我一直不見婆婆前來察看豆豆哭鬧的原因.當時我就很郁悶"婆婆這是去哪了?".最后沒辦法,我只好打電話回娘家問我媽媽該怎么辦?我媽教了一些應對的措施.豆豆終于安靜下來了.待豆豆睡著后,我走出房間發現原來婆婆起床后一直跪在神臺前求神保佑豆豆.還好豆豆有我在身邊,還好豆豆的哭鬧只是小問題,要不完全相信婆婆就誤事了.
三.隔代教育觀
老人愛孫子與父母愛孩子出發點是相同的.但他們之間愛的方式確大有不同.老人愛孫子偏于"仁慈",父母愛孩子偏于"嚴教".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正當管教,老人也會橫加袒護與阻攔.最后演變成婆媳之戰.
豆豆還在老家的時候,老人對他可是千依百順.可豆豆在我們身邊,我們完全改變了豆豆原來的生活作風及習慣.這時候,老人就覺得我們這種教育方式太委屈小豆豆了,他們心疼孫子呀.于是,他們開始整天嘮叨說我們的不是,教育豆豆的時候,他們干脆抱起豆豆就走開.最后我們明白了,老人其實有時候也像個孩子.因此,教育孩子之前我們要先轉變老人的觀念.只有全家統一戰線了才能把豆豆教育好.
四.引導&應付
老人陪寶寶看動畫片,只是充當"陪客".當寶寶看動畫片的時候,老人坐在一旁要么打磕睡,要么起身做別的事情.父母陪寶寶看動畫片,會加以解說及引導.
一天,豆豆在客廳看鯉魚歷險記>公公坐在一旁陪他看,豆豆一邊看一邊問:"爺爺,這魚叫什么魚"爺爺馬上回道:"大魚""那紅色這條魚呢"豆豆繼續問."也是大魚"爺爺不加思索的回道.豆豆開始生氣了:"不對,你說的不對,哪里是大魚呀,那叫鯊魚"."爺爺你知道鯊魚是吃什么的嗎?"豆豆接著問."鯊魚是吃不聽話的孩子"爺爺半開玩笑說道.豆豆愣了一下問:"那有不聽話的孩子被鯊魚吃過嗎?"這時候豆爸從房間走出來替爺爺圓了這個場:"鯊魚是吃游得慢的小魚,所以小魚們看到鯊魚的時候就要趕緊逃命或盡量避開鯊魚.如果人游泳的時候碰到鯊魚就要裝死,鯊魚是不吃死人的,裝死就是不要呼吸,等鯊魚游遠了人就要趕緊離開上岸."豆爸的回復豆豆雖然沒有領會但這樣的回復他很滿意.
五.幫忙&依賴
凡是孩子能做的事,盡量讓他自己去完成.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及自理能力.但是,在老人的眼里孩子就是孩子,什么事情都喜歡幫孩子去完成.讓孩子習慣于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
豆豆還在老家的時候.有一次,豆豆在二樓客廳玩小汽車,就是兩輛很小的滑行車.玩了一會豆豆想到樓下玩就分付爺爺:"爺爺你幫我把車子拿到一樓,我想下去玩".爺爺二話不說抓起小汽車就跟豆豆下樓.到了樓下豆豆玩了一會又想上樓玩,于是又跟爺爺說:"爺爺你幫我拿車子,我想上樓玩"爺爺抓起車子又跟著豆豆上樓.一上一下折騰了好幾次,豆豆還覺得有趣.
我從菜市場回來看到了這情況,馬上制止豆豆.并跟豆豆說:"豆豆爺爺年紀大了,你不可以這樣折騰爺爺哦.車子那么小你自己拿就可以了,你這樣轉來轉去把爺爺轉暈了摔倒了可怎么辦呀!"豆豆馬上停了下來,看了看我再看了看爺爺.爺爺累的坐在一旁的椅子上說:"沒事,小孩子嘛都是這樣."我蹲下身子把豆豆拉到身邊說:"豆豆你看爺爺累的都走不動了.這樣吧寶貝媽媽來陪你玩小汽車,其實找個固定的場所來玩小汽車會更有趣."最后豆豆跟我上樓,我們在二樓的陽臺上開戰了.
六.口頭禪&壞習慣
在老家,受生活的場所及周邊環竟的影響,老人都習慣話語中帶些口頭禪.例如:"神精病"、"傻瓜"、"去死吧"、"真笨"、"白癡"等等.在老人看來這些話都是對熟悉的人不舍得罵的話,也就是說在他們的眼里這些都不算罵人的臟話.可是,當寶寶在父母面前或在親朋好友面前也順口帶上這些語句的時候,你會覺得無比羞愧,而別人也會誤認為是你的家教有問題.
因此,在孩子方面:我們不斷的教育孩子不能帶這些口頭禪并告訴他這些口頭禪的大概意思.在老人方面:讓老人也配合我們,在孩子面前盡量少帶口頭禪,當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他們不要站出來作反面的證詞.最后讓孩子把壞習慣改正過來.
雖然老人帶孩子有些弊的問題.但是他們帶孩子絕對比年青人更細心、耐心.老人的出發點絕對是好的.只是他們太愛孫子了.最后過分的疼愛導致溺愛誤導了孩子.可是,我們不能因為這樣而當面制止老人這種愛的方式,找機會跟老人坐下來一起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案,多征求老人的意見你再加以完善.有了完美的方案就不相信不能教育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