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健康

春節回家相親怎麼辦

春節將近,年味漸濃,不少家在外地的單身白領又開始張羅著訂票回家,似乎到處都是一片喜氣洋洋的歸心似箭。然而,也有這麼一部分人,他們對春節回家充滿了煩惱與恐懼。對他們來說,與其混進春運大軍輾轉奔波地回去團圓,倒不如一個人留守都市,享受一份冷清的心理自在。

他們的恐懼,並非對回家本身有所抗拒,而是源於親朋好友為自己安排的各種“相親局”。好不容易能靜靜地享受單身貴族的特權,卻被父母親抓住,連逼了七日的“婚”。帶男(女)友回家過年成為適婚男女最頭痛的“家庭作業”。春節就是“相親節”?

“快過年了,今年回不回家啊?”這一句幾乎成了年底人際交往中,最讓人感到親切的話。可這句話的背後,很多人是一陣焦慮,一陣恐慌,戰戰兢兢,忐忑不安。

離放假還有幾個月的時候,在老家的父母親就頻頻致電姍姍:“閨女,有男朋友了嗎?今年過年你要還是一個人,就別回來了!親戚朋友問起你的事,我們可丟不起這個臉。”掛掉電話,姍姍倒吸了一口冷氣,當她的個人問題,上升到家庭、甚至家族問題的高度時,再強大的自信心也被摧垮了。

其實,很多在外地工作的單身男女都收到過如此這般的“最後通牒”。有人說,“你過或者不過,春節就在那裡,不早不晚。你回或者不回,家就在那裡,不離不棄。”曉亮說去年回家還是一天相一場的常規賽,今年老媽發話,親戚朋友“集體圍攻”,已經聯繫好了10個。

甚至有剩男稱“被結婚”———家裡人怕被鄰里笑話,直接叫兒子向別人宣稱已經結婚,只是媳婦忙著值班,沒有帶回來,然後趕忙偷偷地給兒子介紹相親物件。“逼婚”亂箭齊齊射過來,是拼命努力還是逼上梁山?或許,只有麻木地接招,才能避免“有家不能回”。

當“春節變成相親節”從江湖傳言成為不爭事實,“恐歸族”們怕的不僅僅是被家裡催婚。在好不容易落得清閒的春節長假,陷入趕場相親的忙碌狀態,偏偏相親物件都是親戚朋友介紹的,不見不合適,賠盡笑臉,應付周旋,一個都不敢得罪……這相親,怎麼看怎麼像完成“任務”,或許,還夾雜著職場面試般的“焦慮因數”。

的確,相親和麵試很相似,有乘興而去,失望而歸的;有貌似相見恨晚,過後渺無音信的。“剩鬥士”絕對想早點結束“獨守空房”的單身狀態,但是卻不能忍受排山倒海似的“走馬觀花”。

身邊的家人、長輩以及朋友,個個像打了雞血,紛紛變身現代“紅娘”,唯恐沒有“遊說”到口乾舌燥。再瞧瞧當事者,儼然已經奄奄一息,喪失了戰鬥的能力,好像迷途的羔羊,落入身經百戰的敵人手中,只聞一句“槍在手,跟我走”,便乖乖俯首,任憑宰割,大氣都不敢出。

1.8億人的戀愛,忙壞了2.6億人

《2010年全國婚戀調查報告》稱,中國約有1.8億適齡青年,加上“幫忙”的8000萬父母,意味著約2.6億的中國人在為擇偶而忙碌。

中國青年男女之所以會進入“相親時代”,是因為大部分80後、70後工作壓力大,社交圈子比較窄,雖然生活在大城市,卻很少出門,很少有朋友,一下班就想窩在家裡,看看電視、上上網。

一則關於80後新生代婚戀觀的調查顯示,未婚青年對婚姻的理解是“多維”並非“一維”。“多維”指的是在婚戀中既考慮情感因素,也考慮經濟及家庭因素。54.9%的人表示“既要相愛,又要對方各方面條件好”。

因此,相親不失為一條捷徑,周圍的人把他們覺得跟你合適的人帶到你身邊,這就大大增加了你撞見“另一半”的可能性。不管是傳統見面,相親大會,還是“愛情超市”,如今的相親花樣越來越速食,此起彼伏,最為壯觀的時候就是春節長假了。

有媒體報導,春節期間北京雕塑公園廟會裡上演的“相親嘉年華”天天爆棚,每天到場人數達2000多人,而其中有七成是替子女相親的父母。年過半百的父母穿梭在人群中,拿著孩子的照片,紮堆攀談,甚至對著資訊牌又是拍照又是記錄。如果雙方父母聊得投機,就會互留電話,然後才由各方的子女上場正式相親。

不難理解,終生大事是中國父母對成年子女最大的牽掛。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大部分對感情認知模糊,與外界接觸不夠多,還嚴重依賴父母。而父母也因為只有一個子女,對婚姻一事變得格外費心。但是,家長過度的干涉,兒女們卻並不領情。

本來就在異鄉獨自打拼,身邊缺少家人和同伴對自己能力的肯定。如果過年回家,為了見面而見面,不適合的相親只會進一步挫敗自信心。而春節,這一中國人的傳統節日,牽連了太多的繁文縟節和既定程式,讓簡簡單單的回家過年憑空多了許多負累,加上假期有限,就很容易產生矛盾,落得身心俱疲的下場。一個處理不好,難免冷落了親友,傷了感情;即便處理得“好”,也最多是以馬不停蹄換來“皆大歡喜”,而彼時,回家者本人所能享受到的春節之樂,恐怕已打了不少折扣。

前有吃不完的相親宴,後有數不盡的“臨時男(女)友”

因為擔心“春節”成“春劫”,“恐歸族”也制定了一套計策:設定更苛刻的擇偶條件,決不讓自己“賤賣”出去,或者租個伴一起回家,免受父母的嘮叨。

有人戲謔:“你剩,或者不剩下,青春總在那裡,不來隻去。你挑,或者不挑剔,貨就那麼幾個,不增只減。”與其降低自己的擇偶標準,不如換種方式出擊,興許不會落得像市場上爛葉的大白菜一樣的悲慘下場,更不會被親朋好友指著鼻子大罵“冷血”抑或“六親不認”。

“37歲以下,身高1.7米以上,婚否不限,為人厚道、真誠,作為臨時男友能充分體諒女方難處,不乘人之危。租期為大年三十至大年初四,每日租金100元……”近幾年,單身白領為了應付父母交給自己的“戀愛功課”,萌生租個臨時男(女)友的想法以解“燃眉之急”。

遇到回家難題的人,無非需要兩樣東西:要麼是堅定的立場,要麼,是犧牲精神。前者可使自己與“焦慮”絕緣,而回家也未必要在春節,但這無疑需要家人充分的理解。至於後者,則是懂得處理“相親局”的人須備的特質。換言之,有些人春節回家能夠處理得好,多是以某種犧牲為代價的。

基本上,回家一趟或多或少都會受些“內傷”,回來稍事調整也就算了。所幸這春節一年才一度,因而這“內傷”也就可以忽略不計。世事難有十全十美,不妨將這看成是回家的一種代價。若不甘願受些“內傷”,恐怕就要冒著有人須受“情傷”的危險。也許是父母,也許還會波及到更多人,自己也難逃其咎。

前谷歌大中華區總裁李開複與夫人就是通過相親認識的。那一年他從美國回到臺灣度假,家裡給他安排了相親。第一次相親無疾而終,令他很抵觸。僅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李開複又見了第二個女孩。沒想到,真愛就這樣奇跡般地找到了。

親情和煩惱在天平的兩邊,哪一個更重,還是那句話:個人掂量了算。其實親朋好友無非是想看看獨在異鄉的你過得是否安好,只要想通了這一點,就算東奔西跑仍是那樣累,恐怕心裡也沒那麼焦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