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煎藥的誤區-別再忽略了煎藥的方法

中藥配藥繁多復雜,連煎藥的過程也是如此。武火,文火夾雜著熬藥,有的藥物要先放,有些則后方,有些藥熬制之時要加入藥引子,諸如此類等等。這些熬藥的特殊過程我們知道多少呢?

《傷寒論》對藥物的煎煮方法十分重視,其煎藥方法除了常見的先煎、后下、烊化、對服之外,還有一些更特殊的煎藥方法,這些特殊的煎藥方法廣大中醫師在處方醫囑時常常被忽略,而影響到中醫湯劑療效的正常發揮。

1.加酒同煎法如炙甘草湯,原方要求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同煎。佐清酒同煎目的在于借酒行氣血、通經絡、和陰陽,助行藥勢、宣痹通陽。尤其在補陰劑或氣血雙補劑中加酒能夠通行藥性,達到補而不滯之目的。炙甘草湯是治療氣虛血少之脈結代、心動悸的常用方劑,在煎藥的同時加入清酒,不獨增強通心陽、推動血行之作用,而且還使諸養陰藥滋膩之性得清酒而消除。此外酒還是一種很好的溶媒,加酒同煎,方劑中的有效成分能夠最大限度的溶出。筆者在10年前用炙甘草湯治療數十例老年心動悸、脈結代、少氣少苔患者,收效惘然,遂在活血化瘀、通陽益氣等治法及方劑中變來變去,在越變越亂自己更加納悶之余,又回過頭來翻閱《傷寒論》中的炙甘草湯,發現忽略了原方中的加酒同煎法,令自已遺憾不已!從此以后,再遇心動悸、脈結代患者,或被西醫診斷為肺源性心臟病、冠心病的患者,處以炙甘草湯時,據脈癥情形必告知加入50~250ml數量不等的黃酒同煎,始從仲師方中體會到了炙甘草湯在臨床實例應用中的“鼓桴之效”。

2.加蜜同煎法如陷胸丸,以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溫頓服之。仲師在方中加蜜之目的有四一是為了緩和陷胸丸的峻烈藥性變峻下為緩攻二是取其和中之效,顧護胃氣三是取其甘潤緩急之功,輔佐主藥發揮作用四是取甘以矯味。《本草綱目》云“蜜,其入藥之功有五,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潤燥也、止痛也” “和百藥而與甘草同功”“和營衛、潤五臟、通三焦、潤脾胃”。今天有些醫師在處方時往往舍蜜不入,使方劑療效不能盡最大限度的發揮,甚為遺憾。

3.米熟則湯成如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白虎加桂枝湯、竹葉石膏湯、麥門冬湯等。這些方后均注有“米熟成”,米熟則湯成,目的在于取稼穡之品粳米甘平之性,在補養脾胃、顧護脾肺之陰的同時,緩其方中其它藥物之寒降性能,使藥性在中上焦持久地發揮治療效用。由于粳米是一味藥食兩用、以食為主的品種,屬多數藥房、藥店配方“斷檔”飲片,醫師處方、藥師配方時只是告知病家或患者從自家的米袋中抓出“一撮”放在它藥中一起煎煮,在處方或配方有粳米的處方時,“抓一撮大米放入”成了醫師或藥師們的“口頭禪”,很少有醫師或藥師告知病家或患者“米熟湯成”這個煎煮的“度”!

中藥的神奇,不僅僅在于用藥的配方,更在于對每一個病人的辯證論治和熬藥時候對每一種藥性的準確把握,什么藥是需要通過藥引子來通達藥性的,什么藥是走散之性,是需要后放的,這些都需要牢記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