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取向比類”中醫的本質

中醫跟西醫最大的區別就是中醫不需要通過其他的儀器去探測人體,中醫只需要通過四診“望、聞、問、切”四種方法將人體臟腑的疾病判斷出來,其實中醫是用了“取向比類”的方法將體內臟腑的情況通過面部,脈象表達出來。下面來看看詳細的關于“取向比類”的介紹。

大家普遍認為,中醫學擅長于象思維,與西方邏輯思維習慣不同,是形成中醫特色的重要原因。古人仰觀天象,俯察地理,仔細研究人體的各種生理、病理狀態,逐漸構建了以元氣、陰陽五行、臟腑經絡、氣血津液、辨證論治等為基本理論的中醫學體系,安全有效地診治疾病,與中華民族相伴數千年,不斷發展,不斷進步。

然而,自西醫學傳入我國,以“破象”的解剖學研究方法,探索人體內部器官結構,用微觀的細胞、分子來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被崇為時代新秀,中醫學的象思維則被認為“陳腐玄虛”。直至現在仍然有人提出“中醫是偽科學”的論調,這阻礙了中醫學按照自身規律發展的進程,是造成中醫在近現代逐漸衰落的重要原因。

與會的學者們指出,取象比類的思維,是人類最早的思維方式,也是最根本的思維方式。不僅人類需要象思維,蜜蜂建巢、動物覓食也需要運用象思維;象思維不僅是人類早期的思維,即使是高度科技文明之后,象思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衛星發射,既需要監測天氣、宇宙星體的相對位置,及其變化的影響,也需要時刻監測衛星的位置、狀態。當衛星運行進入“盲區”沒有信號的時候,不但屏幕上沒了圖像,人們的心里也時刻擔心其運行是否安全。盡管經過科學計算,其安全概率非常高,但是“天有不測風云”,隨機應變才能保證安全。

所謂“象”,不僅有整體的形象,而且還有屬性的象;有可見的自然之象,也有人心(腦)里抽提出來、整合起來的“意象”。比如我們接收到衛星的電磁信號,通過信號可以知道其是否處于正常狀態。

#p#副標題#e#

中醫的臟象學說與此相似,是通過四診把握外在的象,推測人體的整體狀態是否正常。假如判定其屬于不正常狀態(病象),則進一步推測是屬于何種原因,如何調控(即治療),進而使其轉為正常。中醫這個診治疾病的過程,也就是人體的“象變化”、“象轉化”過程。當然,人體是一個自組織整體,其調控過程比衛星飛行還要復雜得多。

錢學森先生把人體稱為開放的復雜巨系統,就是因為人體不僅與其他生命系統一樣是向環境開放的,而且是精神力量統攝的高級智慧生命。一句“股票暴跌”的話,不管載體與傳播媒介是什么,都有可能擊垮一個人的生命。當然,一句激勵的話語,也可以塑造一個英雄。一個信息引起人體生命系統的“巨漲落”,足以說明中醫“形神一體”觀念的巨大價值。也就是說,看待人體,不能只靠其內部結構是否正常來判定。

其實,西醫通過B超、核磁、X線檢測,也是通過對圖像的檢測,推測人體的健康情況,只不過西醫重視的是結構,由結構推求生理病理數據,與中醫象思維注重“象的轉化”,進行性質判斷不同。

只有認清中醫思維方式的特色,才能沿著中醫自身的規律發展。否則,放棄象思維,只重視數據的邏輯分析,就有可能背離中醫的傳統,逐漸“西化”,失去獨立發展的空間。因此,回歸象思維,就是找回中醫原創性思維的重要途徑,是極為重要的。

盡管象思維一點也不玄虛,中醫象思維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困惑,這就是如何建立中醫的評價標準,如何堅持中醫的評價標準,使中西醫并重的衛生工作方針落到實處,這是需要今后努力探索的重大問題。

中醫的“象”的思維在沒有系統接觸過中醫的人來看,還是難以理解,所以造成了現在中醫理論沒有科學依據的疑惑。雖然現在無法解釋清楚這里面“取向比類”的科學依據,但是我相信,只要中醫人不放棄對“象”思維的研究,不要被西醫過分依賴數據的思想所影響,總有一天中醫可以解釋清楚這其中的奧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