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中醫養生的四大困擾

中醫養生一直是備受爭議的話題,尤其是近年來中醫養生市場出現的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如“張悟本”事件,更加讓老百姓對中醫養生無法確信了。其實中醫養生是由于缺乏系統的理論規范和合理的市場管理造成了現在魚龍混雜的場面。

這一醫學模式要求將人體的臟器、生理、病理、精神與形體等看做整體,也要將人的社會性與自然性統一起來,這些都與傳統中醫學的“天人相應、形神合一、五臟一體觀”等思想是一致的。而作為中醫學重要組成部分的中醫養生學,也因其較為完備的理論基礎,豐富多樣的養生方式,簡便易行的養生方法而受到歷代養生醫家及普通群眾的重視。

但是目前,中醫養生在諸如存在狀態、科學使用、規范管理等方面存在著不可忽略的問題,這些問題長期存在勢必對中醫養生乃至整個中醫學的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反之有效地解決這些矛盾,中醫養生才能真正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和功效。筆者認為,以下幾個方面的矛盾亟待解決:

復雜養生理論與百姓中醫知識匱乏的矛盾伴隨著人類的產生,中醫養生學便開始了它的形成和積累過程,中醫學完備的理論也奠定了中醫養生的實踐基石,無論從整體觀、辨證觀,到陰陽五行學說、經絡學說、臟腑學說,再到天人合一、形神統一、五臟一體觀,或是臟腑辨證、經絡辨證、氣血津液辨證等大的方面,還是小到具體飲食藥物的性味歸經、組方配伍的“君、臣、佐、使”等都成就了中醫養生學規范而復雜的理論體系。因此,中醫養生才能擁有豐富的方法來發揮其保健預防的重要作用。

對于普通人群,畢竟不可能接受專業教育。雖然可以通過一些媒體宣傳或者道聽途說了解到中醫養生的相關知識,但這些理論知識畢竟不系統,甚至有些說法完全是以訛傳訛,最終只能讓民眾受到誤導,形成了別人說什么就信什么的局面。

就如同預防保健醫學屬于醫學范疇一樣,中醫養生屬于中醫醫療的范疇,普通群眾沒有真正認識到這一點,甚至萌生“即使不會產生保健養生作用,也不至于導致不良后果”的意識,因此就是說一天吃2斤綠豆能養生也會深信不疑。

一方面是完備的中醫養生理論,另一面是民眾匱乏的中醫基本理論知識,形成尷尬的養生宣傳局面也就不難理解了。

#p#副標題#e#

養生專業人才奇缺與需求量大的矛盾

目前,很多群眾都有治病不如防病的思想,一是沒病省錢又省心,二是看病花費太大,對于很多普通家庭來說,目前的經濟條件還很難支付得起。加之在傳統中醫治療的大環境,以及社會諸多因素影響下,老百姓對于中醫養生情有獨鐘,需要專業人員的服務。

可中醫養生是醫學的一個分類,沒有大量從事中醫養生的專門人才,沒有專門的中醫養生機構和單位,就無法深入群眾去宣傳、引導,正確科學地運用中醫養生服務于群眾。就現狀而言,醫院里很少有專門的中醫養生科室了,即使有也多是形同虛設,如此是因為這一領域所創造的短期效益遠遠不如臨床專業科室,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養生規范化與市場無序的矛盾

正是由于中醫養生在人們生活中日益重要,才會有不計其數的所謂“中醫養生大家”、“中醫養生保健書籍”出現在各種媒體上。但他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導致本應有科學規范指導的中醫養生在實際使用中卻出現斷章取義、舍本求末、人云亦云等現象。

究其原因除了專業人才不足,宣傳指導不力之外,更是與目前中醫養生缺少科學規范的指導原則不無關系。

養生方式多樣性與使用局限性的矛盾

中醫藥幾千年的發展史是中醫養生學形成和積累過程,許多行之有效、簡便易行、易被接受的傳統預防保健方法日臻完善。比如謹避外邪理論、傳統健身運動、飲食調養、藥物養生、自然養生等,如此眾多的養生方法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現實情況是,普通群眾除了日常生活經驗外,更多的是把中醫養生局限在飲食的調養方面,而且對于性味歸經等理論一知半解,這勢必導致使用上的混亂和局限。

此外,百姓于四時養生、謹避外邪、水療、磁療、泥砂療法、五禽戲、十六字訣等這些簡便易行、操作簡單的中醫養生方法知之甚少。殊不知中醫養生實屬一全面的綜合保健體系,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就造成了豐富多樣的養生方法與老百姓實際使用方式太局限之間的矛盾。

#p#副標題#e#

多方舉措解矛盾

針對以上所述中醫養生所處的矛盾現狀,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

一是盡快建立起中醫養生的科學執行規范,指導專業人員及普通群眾中醫養生的具體應用。

二是在中醫藥高等院校乃至西醫院校積極培養中醫養生的專門人才,嚴格養生專業人員的資質審核,充分提供給他們臨床實踐的機會,使他們能學以致用,并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和發展中醫養生的理論及實踐體系。

三是臨床一線的醫務工作者要真正樹立防病勝于治病的思想,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給予患者及其家屬正確規范的中醫養生指導,尤其是專業中醫養生方法的運用。

四是要將正確、簡單、合理、易學的中醫養生理論和方法通過正規的書刊、音像、網絡等媒體在群眾中廣泛宣傳,樹立中醫養生如同去醫院看病一樣,不可病急亂投醫的意識。

五是廣泛開展社區中醫養生的服務。社區離群眾最近,也最方便溝通,通過社區專業人員的指導和服務,真正使人們能接受到“貨真價實”的養生保健。

正所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不限于眼前的蠅頭小利,就會換來將來的巨大收益。雖然中醫養生還存在著上述難以在短時期內解決的諸多矛盾,但它卻擁有現代保健醫學所不具備的獨特的養生理論和豐富、簡便、易行的養生方法,擁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擁有強大的群眾基礎,擁有國家對中醫藥事業的堅強支持。

相信只要全體醫療工作者能夠不斷地發掘、整理中醫養生理論和養生方法,促進中醫養生不斷發展和完善,促使其系統化,規范化,中醫養生一定會為維護人類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總結了中醫養生的復雜場面,我們希望能解決這些困擾,讓中醫理論能夠發揚光大,讓中醫養生真正回歸到用戶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