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需要調養好幾個方面
導語:從古至今的養生方法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環境養生,情志養生,起居養生,飲食養生,房事養生,娛樂養生,調補養生。調養好這幾個方面,就能健康長壽,現在來重溫一下這幾個要點吧:
養生,古亦稱攝生、治身、道生、衛生等,老年人延緩衰老之養生,又稱壽老、壽親、壽世、養老等。首見于《呂氏春秋》:“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生之謂也。”從字義上看,養生,即保護、營養生命之意,多指有意識地通過各種手段或方法,護養機體生命的主客觀行為,或利用人體生命的活動規律,所進行的一切物質與精神的心身護養活動,才能稱得上養生。養生行為涉及社會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和諧程度。所以養生是全方位、多角度的。
養生范圍廣闊,養生方法也很豐富。現就養生分類的主要內容,列舉如下:
環境養生
《黃帝內經》指出:“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就是指注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而做到趨利避害的養生活動。人生活于天地之間,身體機能活動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科學養生首先要讓人置于環境之中,根據具體情況,給以考量。諸如季節更替、晝夜變化、地域高下、水質土礦、植被綠化、家居擺設,乃至于社會地位、生活境遇、人際事宜等均可影響身心健康,適應環境,就有利于養生,否則,就會傷害身體。
情志養生
中醫認為情志對身體健康的作用是很大的。只有調理好情志,才能形神兼備,神清氣爽。三國時期嵇康曾在養生專論中指出“精神之于形骸,猶國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喪于外,猶君昏于上,國亂于下也。”同時指出“夫服藥求汗,或有弗獲,而愧情一集,渙然流漓;終朝未餐,則囂然思食,而曾子銜哀,七日不饑;夜分而坐,則低迷思寢,內懷殷憂,則達旦不瞑;勁刷理鬢,醇醴發顏,僅乃得之,壯士之怒,赫然殊觀,植發沖冠。”所以,養生之要,當以養性調神為先。
#p#副標題#e#
起居養生
起居養生是指順應自然變化規律,做到起居有常、勞逸結合、動靜相宜等一系列養生措施。做到按時作息,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慎適冷暖;適當運動,避免終日與電腦、電視為伴。
飲食養生
《黃帝內經》認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人賴以生存的陰精,來源于飲食五味;蓄藏陰精的五臟,要平衡營養,勿使過偏,以人為本。
房事養生
房事養生指調節男女性事活動,和諧夫妻房事生活,以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養生行為。古人稱“陰陽交則物生,陰陽隔則物殺”,強調男女不合則違背陰陽之道。行房事時需有度,婚育宜適齡。若房事不節,縱欲過度,必耗傷腎精。長壽老人大多家庭穩定,夫妻恩愛。
#p#副標題#e#
娛樂養生
娛樂活動不僅可豐富業余生活,還能給人們帶來很多樂趣,能調節情緒,消除疲勞,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給人以美好的精神享受,無疑對愉悅心身、保持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情趣高雅、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各種娛樂活動,如音樂、弈棋、書畫、養花、垂釣、閱讀等可以養生。但娛樂活動也不可過極,謹防玩物喪志,而那些消極頹廢的娛樂,更是有害于身心健康。
調補養生
調補養生就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合理應用具有調補作用的藥物或食物,達到卻病糾偏、促進康復的養生手段。調補養生的應用原則,應是虛則補之,偏則調之,以平為期。注重辨證調補,辨體調補,提倡合理調補,切忌無端漫補。
調補養生,歷來受到醫家及民眾的高度重視,是中國傳統醫學中頗有特色的重要內容,時至今日,其已成為代代延續的民族特色。諸如先天不足,稟賦虧虛;后天失養,脾胃虛弱;過度勞累,身心疲憊;年邁體衰,形神不支;病后體弱,正虛待復。不調不足以糾偏、不補不足以扶虛者,方需以藥食調補。
調補方法,就時令而言,冬令進補,伏天進補,各有所宜。就組方而言,單味調補,成藥調補,湯藥調補,膏方調補,各投所好。就形式而言,擇時驟補,長期緩補,各取所需。就內容而言,或可藥補,或可食補,各擇所喜。(樊嵐嵐 郭信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