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藥方不同藥店一倍 醫院稱進貨渠道不同
近日,家住通州的王先生通過都市特報熱線向我們反映,拿著在通州區中西醫結合骨傷科醫院醫生開的藥方,到同樣處在通州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六三醫院抓藥,原本需要兩百多的中藥,換了個地方立馬就便宜了近一半。
王先生:我們前幾天去看病,在通州區一個骨傷醫院。因為骨傷醫院不是我們的定點醫院,我們就把單子拿去二六三醫院,總共有十多味中藥,在二六三醫院是一百多塊錢,但在骨傷醫院近三百塊錢。我就納悶,怎么都是公家醫院,差距那么大?
王先生的經歷究竟會不會只是個偶然?為了調查真相,記者來到了王先生所說的通州中西醫結合骨傷醫院掛號看病,并且和王先生看了同一個大夫。經過常規的診斷流程后,醫生給記者開出了一個金額為284元的藥方。隨后記者拿著這張藥方到德勝門中醫院抓藥,同樣的品種同樣的劑量,德勝門中醫院最后合計金額只需211元,兩者相差了73元。
為了進一步求證,記者又來到三級甲等的醫積水潭院,在缺少一種名叫“金蓮花”的中藥的情況下,積水潭醫院最后給出的總價是150元,而根據金蓮花的一般價格計算,處方上的金蓮花只占最多十元左右。也就是說同一個處方,通州中西醫結合骨傷醫院和積水潭醫院的價格相差140元左右。
為何同樣的中藥換了一個地方就連價格也跟著換了呢?積水潭醫院的醫生給我們的回答是“進貨渠道不同”。
積水潭醫院醫生:進貨渠道不一樣,它可能價格也會不一樣。
記者:是不是醫院越大,價格越便宜啊?
積水潭醫院醫生:不在這個,在他的進貨價錢。
記者將隨后又把藥方拿到全國連鎖的零售藥房準備抓藥,藥房工作人員的回答倒是有些出乎意料:
藥房工作人員:你是不是想在這抓啊?
記者:對,我想在這抓。
藥房工作人員:那我先告訴你這肯定比醫院貴,上別的醫院去看看去。
記者:大概貴多少?
藥房工作人員:貴多少,反正肯定比現在(藥方上寫的)貴,你要不抓就算了。
零售藥房的工作人員大大方方地告訴前來抓藥的人,這里就是比醫院貴。當問到為何會有這種差距時,藥房工作人員的回答和之前醫生的回答基本一致:
藥房工作人員:進貨渠道不一樣,醫院是大批量進,我們是零售店,明白吧?
記者:所以零售店一定比醫院要貴?
藥房工作人員:對,肯定比醫院貴。東西都一樣,進貨渠道不一樣。那一進一車皮,我這就一兩包。買東西你要批發肯定就便宜,這跟買東西是一樣的,買的多就便宜,買得少它就貴。
如果抓藥真的跟買東西一樣,那么消費者是否又會像買東西一樣貨比三家呢?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到一家醫院拿藥方,再到別家醫院去抓藥的情況確實并不少見。
市民:我經常去一家醫院找醫生開單子,然后去別的地方拿藥,能便宜一兩百塊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