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病因的簡單和復雜—評點中、西醫異同

從病因學的角度看,中醫以外因(風、暑、寒、濕、燥、火)、內因(喜、怒、憂、思、悲、恐、驚、愛欲)、不內外因(食物酸、苦、甘、辛、咸五味,臊、焦、香、腥、腐五臭對人體飲食失調及刀斧、跌打損傷、火燙傷、車禍等所致疾病)“三因”來概括致病因素,既簡單又包羅萬象,人體患病的原因無出于此。表面上看似過于簡單,但卻蘊含著中醫病因學的深邃道理,并且,很容易通過這些看似“簡單”病因的辨別找到疾病治療的方法。這就是中醫病因學“刪繁從簡”的優勢所在。

西醫的情況則不同,據不完全統計,已有的疾病診斷名稱就近30萬個,而因此它需要明確的“致病因素”必定是千千萬萬,可謂不可勝數。要想從中找到明確的病因,就必須借助許多檢測、檢驗的儀器設備。既費錢費時,也容易耽誤病情。就拿肺纖維化及帕金森這些病癥來說,西醫對其病因素的認識是“病因不明”,但治療起來卻是使用大量的激素或別的什么價格昂貴的藥物,雖然患者服藥后會出現一些短時間的效果,但很快就發現病情會越來越嚴重,甚至最后不可逆轉。特別是像肺纖維化這種病,西醫稱稱之為“不是肺癌的癌癥”,長期或大量使用激素本身就會引起,而今患者上了這種病卻還在大量使用激素,當然大家都能預見到其結果。如果用一句不客氣的話來說,那就是“瞎治”,因此你根本不知道病因是什么!而中醫對此病的認識則相對簡單,通過中醫辨證,可得知病因主要為肺氣不宣、痰瘀互結,或兼腎氣不足,或兼氣血虛弱,或兼肺熱郁滯,或妝脾胃虛弱,或兼毒物浸潤(工業粉塵等)等。總之,通過中醫的辨證,一般均能找到病因,治療效果自然非常明顯。在中醫臨床治療的5例患者中,無一例患者病情沒有得到痊愈。

研究證實,目前能通過醫療儀器檢測清楚的人體健康指標只占30%左右,有超過70%的健康問題還無法用現有的檢測技術來獲得滿意結果,而且,那些潛在的疾病危機更是有近95%的指標得不到明確的檢測。因此,完全依賴檢測指標來定性自己健康與否的想法是不科學的,甚至是愚蠢的。可以這么說,體檢是有意義的,能檢測出一些已經明確且已經形成的疾病,但一些未明或者處于潛伏期的疾病卻不能預知。因此,對于健康與否的判斷,單純依賴檢測指標異常與否是不行的,還需要結合自己的身體狀況來判斷。其實,預知疾病手段和方法,中醫學就有豐富的內容可以采用。

由此可見,無論中醫的“刪繁從簡”,還是西醫的“刪簡就繁”,在臨床實際工作當中,均有各自的優點。但從方便、實用的角度看,無疑是中醫的“刪繁從簡”更勝一籌。

也許有人會說,雖然說中醫看病那么簡單,但真正要掌握其要領來,卻非常困難,不僅需要時間,還要有悟性,簡單之中才見工夫。其實,中醫沒什么神秘的,說起來也就這么簡單。所謂“大道不繁”,“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踏踏實實望聞問切,踏踏實實辨證論治,就沒有學不好的中醫!

如果要求西醫大夫都像要求中醫大夫學習西醫一樣,學習掌握一些中醫知識,尤其是中醫的看病理念,西醫大夫一定不會那那樣排斥中醫了,甚至會引來越來越多的西醫精英人士喜歡中醫,從事中醫,甚至最后成為“鐵桿中醫”。的確,中醫對人類健康而言,無疑是世界最偉大的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