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母豬肉加牛肉膏製成假牛肉幹 源成食品登黑榜

導讀:在廣州,一斤鮮牛肉早已突破50元大關,從網上買來的牛肉幹去掉郵費一斤不足25元。廣州市民何女士向羊城晚報投訴稱,從網上買的牛肉幹是豬肉做的!有媒體暗訪福建漳州龍華,踢爆母豬肉加牛肉膏做牛肉幹黑幕。知名企業“源成食品”登上黑榜。廣州市消費委會發溫馨提示,支招市民網購維權。

網上買到假牛肉幹

廣州市民何女士國慶前從某寶網上購買了兩袋牛肉幹(粒狀),“肉的紋路比較粗很像牛肉,聞起來很香。但是,肉乾嚼到最後都沒有牛肉的膻味,反而用手抓牛肉幹的手指上,有濃濃的牛肉香料味,用肥皂洗兩遍還有味。”何女士說。

何女士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她的牛肉幹是在某寶網上的一家“雙金冠”店購買,月銷量過萬份,鋪天蓋地的好評讓她絲毫沒有懷疑牛肉幹有問題。最讓她心動的還是價格優勢,每200克只需要12.5元,一次買400克還包郵。去除郵費,每斤牛肉幹價格還不到25元。“牛肉幹來自福建龍華,可能當地的牛肉價格便宜。”面對廉價,何女士給自己找了這樣一個理由。

“購買前我用聊天工具與網店的客服溝通過,對方確定是牛肉幹。價格低只是薄利多銷。”但是,牛肉幹寄來後,經何女士家人品嘗後,一致認為不是牛肉,“肉乾聞起來香,吃起來不香,沒有牛肉膻味。”何女士說。

據瞭解,在福建漳州龍華,有大量專門從事牛肉幹加工的企業。而這些企業加工的所謂牛肉幹通過網路途徑賣到了全國各地。在某寶網上搜索“牛肉幹”三個字,記者發現出現了大量類似“XO醬烤牛肉粒、牛肉幹、臺灣風味牛肉幹”等資訊,排在最前面的店鋪出售的牛肉幹大部分來自福建龍華,最大特點就是便宜。

便宜牛肉幹由母豬肉炮製

近日,有媒體記者親赴龍華調查假牛肉幹黑幕。當地知名企業源成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姚源成表示,該公司最便宜的“牛肉幹(片)”22.5元/斤,最貴的30元/斤,並稱龍華這一帶企業基本都是用豬肉加香精製成牛肉幹,銷往全國各地。其中,每斤20幾元的“牛肉幹”銷量最好。就是這種用豬肉加工出來的肉乾產品,源成食品在部分產品外包裝上直接標示“牛肉幹(片)”字樣。

報導指出,龍華當地的鮮牛肉最便宜的也要30元一斤,製作一斤牛肉幹要用兩斤牛肉,成本遠遠高於60元。要做出20幾元的廉價“牛肉幹”其中的秘訣就在於使用母豬肉,這樣加工出來的肉乾更像牛肉。在龍華,一斤母豬肉比普通豬肉還要貴幾毛錢。

要把豬肉加工成牛肉幹,其中最重要的工序就是加牛油、牛肉香料和牛肉膏。在一家牛肉幹企業的加工車間裡,記者見證了用牛肉膏和豬肉加工假牛肉幹的全過程:買豬肉,將肥瘦肉分開,只使用瘦肉,煮肉切割或手撕成條再進行炒制、烘焙和包裝。加牛肉膏的環節就在炒制過程中。

報導中提到,這種豬肉加工假牛肉幹的現象在龍華當地很普遍。假牛肉幹的銷售途徑則主要通過網路方式銷往全國各地。因為實體商場超市管理相對嚴格,怕“出事”。相反,網路的途徑則可以規避許多監管問題,即使消費者發現問題,維權也並非易事。

買家注意保全證據

記者就何女士網購假牛肉幹的遭遇諮詢了廣州市消委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何女士所購買的牛肉幹廠家不在廣州,根據屬地管理原則,建議何女士到廠家所屬地的相關職能部門舉報。“可以先到法定、權威的食品檢測機構進行檢測。但需注意的是,檢測機構一般僅對未拆包裝的產品進行檢測,費用先由消費者支付,在檢測結果證明確實不是牛肉後,才由廠家支付檢測費用。考慮到此類維權的成本高、難度大,建議消費者直接向廠家所屬地的工商、質監或相關職能部門舉報。”該負責人建議何女士直接向龍華當地職能部門舉報。

如何在此類網購食品維權中處於有利地位呢?該負責人建議消費者,首先,應注意保全證據,包括:產品介紹截圖、付款記錄、與商家的聊天記錄、快遞單據等,收貨後要及時檢查產品。如果產品存在缺斤少兩問題,可先找商家協商,協商不成可向網站監管方投訴,也可到商家所屬地的消委會投訴;如果涉及食品安全問題,則可要求商家所屬地的相關政府職能部門介入查辦。

“根據《食品安全法》第96條第2款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該負責人還表示,如果存在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的事實,可依據《刑法》追究生產者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