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兒童口吃多半源于模仿

很多兒童并沒有天生的語言障礙,兒童口吃多半源于模仿。其次,受到驚嚇、恐懼、焦慮也是產生口吃的重要原因,因生理原因造成的口吃只占一小部分。

之所以說很多孩子的口吃是模仿出來的,是因為幼兒的言語形成是依賴并模仿他人的。模仿是在中樞神經系統控制下的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行為,通過個人聽覺反饋及不斷自我矯正的過程,直到其熟練掌握某一種語言為止。如果在幼兒期,經常與有口吃的人在一起或對影視作品中的口吃表演發生興趣,并不斷模仿口吃的人說話,孩子就有可能逐漸出現口吃。

口吃在兒童中的發病率為3%至5%,3至5歲是孩子發生口吃最多的年齡。既然口吃可以模仿出來,這就為預防和矯正口吃提供了科學依據。首先,在幼年期,家長要注意教育孩子不要模仿他人或影視中人物的口吃;其次,一旦發現孩子口吃,不要著急,更不要訓斥孩子,應通過耐心開導和言語訓練加以矯正。

在矯正孩子口吃時應取得醫生的指導,越早矯正效果越好,一經發現應及時矯正。在矯正過程中要有耐心、多鼓勵孩子,增強孩子的信心和勇氣,避免緊張和恐懼,這是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先決條件之一。同時要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醫生對兒童口吃的矯正訓練通常是從發單個音開始,再發多音節,并逐漸將這些音節連接起來,最后通過問答和對話結束訓練。如果由家長幫助孩子矯正口吃,不妨先請教醫生,學會正確的方法后再對孩子進行言語訓練,這樣將事半功倍。

預防兒童口吃,除了避免孩子模仿口吃外,家長在孩子學語階段必須避免急躁。幼兒剛開始學習說話時,口齒不清,字音重復是正常現象,有的家長卻過早地強迫孩子要口齒清晰,言語流利,這樣容易使孩子心理負擔過大,一說話就怕不流利,結果真的成了口吃。另外,有的兒童偶爾會出現口吃現象,如果家長過分關注,時刻提醒,以后說話時孩子會特別留意自己是否口吃,久之就會形成心理負擔。因此,家長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生活環境,孩子說話時不要打斷,不要指責。

綜上所述,兒童口吃多半源于模仿,家長應該正確對待,耐心細心的引導孩子,給孩子一個輕松愉快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