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老年保健與家庭基礎護理的關系

老年人的健康與家庭基礎護理的優劣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不當的護理方法常常會損害老年人的健康,下面就為您詳細解答老年保健與家庭基礎護理的關系。

從病人的清潔衛生、飲食起居、舒適的體位、環境,到基本生命體征的觀察與測量,以及服藥、注射等最基本的治療方法,都屬于基礎護理的范疇。

家庭休息環境的因素有:

溫度 維持一個適宜的室內溫度,不僅使老年人感到舒適、安定,而且有利于機體進行新陳代謝,預防疾病。室內溫度以18°~20°c為宜,夏天可相對高些(22°~24°c),以縮小室內外溫差。室溫過低,老人易著涼、感冒;室溫過高,易使人疲憊、精神不振。需要指出的是,對患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老年人,室溫過高,易使老人感到悶熱,呼吸不暢,加重呼吸困難。清涼的室溫,流通的空氣,會使老人易于進行氣體交換,提高血氧濃度,改善呼吸。

濕度 通俗講是指空氣中水分的含量。空氣濕度大,人體的蒸發作用弱,抑制出汗,使人感到潮濕、氣悶,心功能不全的老人會感到憋氣。由于皮膚、呼吸水分蒸發減少,排尿量增加,加重腎臟負擔。而空氣過于干燥,人體會蒸發大量水分,引起皮膚干燥、口干、咽痛等不適。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老人,干燥的空氣使呼吸道粘膜干燥,痰不易咳出,增加肺部感染的機會,而加重病情。家庭室內最佳濕度應該是50%~60%。適宜的濕度,會使人感到清爽、舒適。近年來,空氣加濕器進入家庭,這是一個好方法。土法增加濕度也行之有效,如地上灑水、暖氣上放水槽,或放濕毛巾等。建議您買一個溫濕度計,以科學掌握溫濕度,使之為您的健康服務。

#p#副標題#e#

通風 一位患肺心病、呼吸衰竭的病人,必須將床放在空氣流通的房間中央,才感到呼吸省力。同樣,新鮮的空氣對老年病人尤為重要。晨起,開窗通風,可排出室內廢氣,讓新鮮空氣補充進來。一般居室開窗20~3 0分鐘,室內空氣即可更新一遍。對身體較弱的老人,通風時可暫到其他房間,避開冷空氣的刺激,這樣,既可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又不至受涼感冒。

噪音 研究表明噪音在50~60分貝時,一般人就會有吵鬧感,家庭中噪音的產生大都為大聲喧嘩、音響音量過大所致,一般老年人喜靜,對有心臟病的老年人,安靜則是一種治療手段,家庭中創造一個寧靜、幽雅的環境,利于老年人休養。

采光 老年人居住的房間,最好是采光比較好的居室,室內陽光照射對老年人顯得尤為重要。日光照射,紅外線被皮膚吸收,深部組織受到溫熱作用,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皮膚組織的營養狀況,給人以舒適感。如果打開玻璃窗讓陽光直接照射室內,陽光中的紫外線還有消毒、殺菌作用。

床 老年人應選用硬床,以睡在床上床墊不下陷為好。床的高度應在膝蓋下,與小腿長相等,過高過低都會使老人感到不便,增加摔倒的機會。

老年保健需要的家庭環境有著較高的要求,有一個健康合適的基礎護理的環境,才有助于老年人的身體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