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專家教你預防“季節性抑郁癥”

秋冬季是抑郁情緒的高發季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郁癥發病率約為11%,全球約有3.4億抑郁癥患者。當前抑郁癥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可能將成為僅次于心臟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人們對于抑郁癥的恐懼心理日益增加,對此,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姜濤主任表示,抑郁癥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更需理性對待。

要正確區分 抑郁癥和抑郁情緒

對于抑郁癥最核心的“三低”癥狀:情緒低落,興趣低下,思維減慢,我們都不陌生,但出現“三低”癥狀就是抑郁了嗎?如何界定抑郁癥和正常情緒呢?對此,姜濤主任指出,抑郁癥和正常情緒的界定受很多因素影響,包括性格、社會壓力以及面對壓力的反應方式等;這些因素既有生理性的,也有生物性的。“對抑郁癥而言,生物性的影響可能會更多。”姜濤主任指出,“人體內傳遞快樂信息的神經遞質缺乏了,就可能導致抑郁癥。”

姜濤主任說,抑郁是種常見的情緒,每個人都可能出現抑郁情緒,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抑郁就是一種缺失的反應。這種缺失包括健康的缺失、情感的缺失、情緒的缺失、家中親情的缺失等,每個人都會對這種缺失有反應。一般情況下,這種抑郁情緒是可逆的,只有到達一定程度和時間,才會發展成疾病,也就是抑郁癥。姜濤主任指出,抑郁癥的情況持續兩周以上才夠診斷抑郁癥的標準。

理性治療很關鍵

目前,人們對于自身精神健康的關注相對比較缺乏。當出現一些負面情緒時,并不能及時意識到可能是抑郁障礙,也很少向心理醫生尋求幫助。姜濤主任指出,早期心理疏導是預防抑郁癥的關鍵。有一部分抑郁,如輕度抑郁僅僅是一個心理障礙,通過一些心理簡單的疏導,比如體育治療、音樂治療就可以緩解。但是達到病理性的改變,就必須通過生物性治療,必須要吃藥,如果還是干扛著不接受治療,病情惡化就可能對生活、工作造成影響,甚至出現自殺情況。

鑒于抑郁癥是高復發疾病,姜濤主任指出,抑郁癥的治療需嚴格聽從醫囑,切不可隨意停藥。據調查,抑郁癥患者的首次復發率為50%;發作兩次的患者復發率為75%;而發作三次以上者,復發率高達90%,而且復發次數越多,治療難度就越大。抑郁情況不同,復發概率會有所不同,但是經常性的外界刺激會增加復發風險。同時,姜濤主任提醒:“維持治療對預防抑郁癥的復發很重要,大部分病人一年內如果不治療就會出現復發。”

很多人對抗抑郁藥物的副作用心存擔憂而不敢用藥,對此,姜濤主任解釋道:“如今,抗抑郁藥物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副作用很小。有些抑郁藥甚至比抗生素、感冒藥的副作用還要小。人們敢吃感冒藥和抗生素,卻不接受抗抑郁藥,完全是由于對抗抑郁藥物的不了解。”

關愛可成為一劑良方

一般患有抑郁癥的患者,由于“病恥感”而不愿意配合到醫院就診,因此社會力量也成了抑郁癥患者的重要幫手。患抑郁癥的誘因很多,社交環境也是其中的一個。因此,抑郁癥患者特別需要身邊的朋友或家人幫助樹立生活信心。今年8月底舉辦的“最愛路線”項目,就是這樣的慈善關愛項目。它不僅攜手全國各地精神科醫生走進廣西,傳播精神衛生知識,也激活了參與活動的醫務人員關愛的動力。姜主任呼吁公眾,主動加入這類慈善公益活動,激活大家的內在的精神動力,相互關心和幫助。“人的心理的創傷不是一兩個禮拜短時間可以修復的,這類公益活動對抑郁癥患者回歸社會,找回愛的動力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