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裸婚時代里的經典臺詞

編輯推薦:男人的6個死穴不能點

不少網友表示,除了鮮活幽默的對白,《裸婚時代》里還出現了緊扣熱點的元素,議論起來更具真實感。此前,滕華弢在新劇發布會上亦表示,該劇是年輕人當下面對工作、感情和家庭的一個縮影,折射出現實社會各色人物的心態和人生走向。

讓我們一起從《裸婚時代》經典臺詞中,尋找背后的民生熱詞。

經典臺詞一:細節打敗愛情

劉易陽:細節打敗愛情。除了我愛你比你愛我多以外,我沒有任何條件比你好,我今天才知道一個道理,什么叫失無所失。

民生熱詞:創業

時至今日,中國的創業者隊伍已迎來第三代“新人”。投身到創業洪流之中的,既有“海歸”,也有職場精英,還有不少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他們的背景各不相同,與前兩代創業者的起跑點也不同,然而,在創業動因上,這三代人有著幾近一致的理由:實現自我價值,創造個人財富,從而能為這個世界做點什么。

有關創業的感悟與心得,不少成功者亦大方分享過,很多人提到這樣一條:細節決定成敗。從管理到創新,乃至爭取用戶或處理危機,能夠抓住細節,往往就掌握了四兩撥千斤的竅門。

當這句話被應用到《裸婚時代》中,有人發出感慨:原來愛情也要做好“用戶體驗”,不抓住細節,就會被它淘汰。

編輯推薦:男人的6個死穴不能點

經典臺詞二:拼命賺錢也追不上房價

劉易陽:畢業后,我削尖了腦袋想找那些掙得多的,能讓我買得起房,買得起車,能讓我堂堂正正把童佳倩娶進門的工作。可是就算我拼了命,也趕不上這房子漲價的速度。

民生熱詞:房價

不少網友表示,《裸婚時代》讓自己感觸最深的就是這段告白。千百年來,在“居者有其屋”的樸素觀念下,安身立命與立業成家的基礎一直與“有房”掛鉤。在土地成為稀缺資源的今天,作為居住工具的住房的基本功能并未被合理發揮,而是更多地變成了一種獲得高利潤的投資工具,以致房價“高燒”不退,多少人曾發出過和劉易陽相同的感慨。

馬未都說,每一個人組建新的家庭后,想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居所再正常不過。“我甚至認為,這是這個古老國家的優秀傳統。”

編輯推薦:男人的6個死穴不能點

經典臺詞三:一千塊錢的基本工資

童佳倩:下月你的工資一發,還完四千塊錢,就剩我那一千塊錢的基本工資了。咱們這日子怎么過啊。

民生熱詞:加薪;個稅起征點

國家統計局6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5%,創下34個月以來的新高。6天后,國家發改委公開表示,預計6月CPI同比漲幅將高于5月份--這意味著,CPI將創下35個月以來新高。

高啟的CPI令百姓的錢包不斷縮水。以一年期定存一萬元為例,在2.25%的基準利率下,去年5月存入的一萬元,今年可取出10225元。由于CPI同比上漲5.5%,10225元實際僅相當于9663元,也就是說,我們去年存入的一萬元,一年后反而“蒸發”337元。

在這一背景下,讓工資跑贏CPI的呼聲一輪高過一輪,國內不少企業開始給員工加薪。還有一些企業考慮到基本薪酬的易升難降特點,通過提高膳食補貼、住房補貼等福利方式變相加薪,以緩解CPI對員工生活成本所帶來的巨大影響。

與CPI相關的另一個關鍵詞則是個稅起征點。面對居高不下的CPI,國內眾多學者紛紛建議設立個稅起征點動態機制,將CPI因素納入考慮范圍,從而為中低收入人群減負。此外,3000元個稅起征點“擬不提高”的消息,也引發公眾強烈質疑。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公布的意見反饋顯示,85%的公民對這一免征標準持反對意見,要求提高至5000元者眾多。

關于CPI,有這樣一個經典冷笑話:有房貸的人,比沒有房貸的人幸福。

經典臺詞四:提起富二代就咬牙

心情不佳的劉易陽正在加班,同事聊天時不經意間提到“富二代”,劉易陽臉色轉陰。同事打趣道:瞧你,一提起富二代咬牙切齒的。

民生熱詞:富二代

富二代又稱Rich 2G,指80年代出生、繼承上億家產的富家子女。富二代有知識成功型,也有紈绔子弟型。富二代一詞最早出現在2007年,2009年,杭州富二代飆車撞人致死事件,令這一名詞開始廣為人知。

此后,富二代炫富、打人等負面新聞的曝光,使不學無術、愛出風頭、自私冷血等詞匯成為多數人給富二代貼上的標簽。正是由于腦海中對富二代衣食無憂和揮金如土的固化印象,出身工薪家庭、無力買房的劉易陽聽聞“富二代”面露不悅。盡管富二代中有很多努力上進者,但想要摘下世人的有色眼鏡,還需要這個階層的整體努力。

住進劉易陽家后,童佳倩與婆家人在生活習慣上產生了許多矛盾

經典臺詞五:你爸是李剛

童佳倩:你以為你爸是李剛嗎。

民生熱詞:官二代

一句網絡流行語背后,折射的是一種社會現象。如果說富二代是財富集中下的產物,官二代則是權力集中所滋生。從羅彩霞事件到“我爸是李剛”,從南京官二代飆車撞人案到“我爸是局長”,接連曝出的“官二代事件”,令公眾給這些人貼上喜歡“比爹”“比權”的標簽。

就此,中央黨校《學習時報》副編審鄧聿文曾撰文指出,倘若以貧富和權錢為標準劃分社會階層,底層和平民向上流動將非常困難,這與中國改革的目標取相違背,將不可避免地引發越來越多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