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白米粥并非人人適合

米粥一向被視為“最養人”的食物,不但為大眾所喜愛,還是最常見的“病人食物”--很多住院病人主動地放棄正常的固體食物(如米飯等),改吃粥食,以為這樣可以補充營養加快恢復。然而,白粥真的對這么營養?真的這么有適合嗎?

一、熬粥過程中營養損失大

經過精細加工的白米,其本身的營養價值不高,主要提供大量淀粉(75%),少量蛋白質(8%),以及一些B族維生素。

長時間加熱煮制成粥的過程,對淀粉、蛋白質和礦物質影響不大,但對B族維生素則有所破壞。煮制時間越長,B族維生素破壞越多。

所以,越是煮得細膩可口、爛爛糊糊的白米粥,B族維生素含量越低。如果在煮粥過程中再加入堿,則B族維生素將破壞殆盡。

因此,與白米飯或白饅頭相比,白米粥的營養價值更低。

二、哪些人應該喝白米粥?

與白米飯相比,白米粥的優勢是容易消化。

米粥加熱煮制時間更長,水分含量更多,所以淀粉糊化更充分,更容易被小腸內的淀粉酶分解成葡萄糖,并吸收進入血液。長時間加熱煮制,亦使少許蛋白質或氨基酸溶解其中,變得更易消化。

因此,與白米飯等固體食物相比,白米粥可以減輕胃腸消化負擔,特別適合消化功能不佳的胃腸道疾病患者,如胃腸炎、嚴重消化性潰瘍、胰腺炎、嚴重肝炎等以及一些極度衰弱的病人。手術后第一次進食,需要流質食物,易于消化的白米粥甚至米湯可作為首選。

三、哪些人不宜喝白米粥?

必須指出,白米粥容易消化的特點,僅對上述一些病人格外有益,而對健康人或胃腸道消化功能正常的病人來說,白米粥并無優勢可言,還不如吃白米飯或其他營養更好的食物。

普遍地、籠統地給病人吃粥,認為所有病人吃粥更好的看法是錯誤的。據我了解,在國外的醫院里,你看不到病人紛紛喝粥的場景或者其他被視為易于消化的食物。

白米粥容易消化吸收的特點其實是“雙刃劍”,即也會表現出有害得一面。白米粥容易消化吸收,進食后升高血糖的作用更為強烈。這一點不僅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利,對健康人的餐后血糖亦有不良影響。

總而言之,不要迷信白米粥最養人的說法。在胃腸功能不佳,或大手術后首次進食時,或可把白粥作為首選食物。除此之外,白米粥對患者及健康人并無額外好處,甚至還比不上吃白米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