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癥狀及治療_中西醫治療方法
頸椎病的癥狀及治療。頸椎病是指因頸椎退行性變引起頸椎管或椎間孔變形、狹窄,刺激、壓迫頸部脊髓、神經根,并引起相應臨床癥狀的疾病,此病多見于40歲以上患者。但是由于長期的伏案工作,頸椎病的發病年齡已經從40歲提前到30歲,并成為名副其實的白領職業病。頸椎病的癥狀及治療。
四季養生網健康專家為您解答:
一、頸椎病的癥狀
頸椎病的癥狀非常豐富,多樣而復雜,多數患者開始癥狀較輕,在以后逐漸加重,也有部分癥狀較重者。這是與所患頸椎病的類型有關,但往往單純的類型少,以一個類型為主暨有一個到幾個類型混合在一起,稱為混合型頸椎病,所以說癥狀是非常豐富,多樣而復雜的。
它的主要癥狀是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頸肩酸痛可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頭暈,房屋旋轉,重者伴有惡心嘔吐,臥床不起,少數可有眩暈,猝倒。有的一側面部發熱,有時出汗異常。肩背部沉重感,上肢無力,手指發麻,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握物無力,有時不自覺的握物落地。另一些病人下肢無力,行走不穩,二腳麻木,行走時如踏棉花的感覺。當頸椎病累及交感神經時可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二眼發脹、發干、二眼張不開、耳鳴、耳堵、平衡失調、心動過速、心慌,胸部緊朿感,有的甚至出現胃腸脹氣等癥狀。有少數人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也有吞咽困難,發音困難等癥狀。這些癥狀與發病程度,發病時間長短,個人的體質有一定關系。多數起病時輕且不被人們所重視,多數能自行恢復,時輕時重,只有當癥狀繼續加重而不能逆轉時,影響工作和生活時才引起重視。如果疾病久治不愈,會引起心理傷害,產生失眠、煩躁、發怒、焦慮、憂郁等癥狀。
頸椎病的臨床癥狀較為復雜。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惡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頸椎病的臨床癥狀與病變部位、組織受累程度與個體差異有一定關系。
二、頸椎病的治療
頸椎病中醫治療方法
中藥治療
頸椎病在手法治療的同時,對患者進行中醫辨證分型論治,可以提高療效,縮短療程,減輕患者的痛苦。現將臨床常見的 型及經驗處方介紹如下。
(一)中醫辨證類:寒濕阻絡型
(本型常見于頸椎病頸型和神經根型):頭痛或后枕部疼痛,頸僵,轉側不利,一側或兩側肩臂及手指酸脹痛麻;或頭疼牽涉至上背痛,肌膚冷濕,畏寒喜熱,頸椎旁可觸及軟組織腫脹結節。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弦。治以溫經活血,祛寒除濕,通絡止痛。
方藥:川桂枝、羌活、威靈仙、秦艽、川芎、當歸尾、葛根、天麻、炮甲珠、炒神曲、赤芍。
方中羌活、靈仙、天麻、秦艽,祛寒除濕止痛;川芎、天麻療頭痛。桂枝、川芎、歸尾、赤芍、炮甲珠溫經活血,通絡;葛根解痙,神曲健脾和胃,甘草調和諸藥。
(二)中醫辨證類:氣血兩虛夾瘀型
(本型常見于椎動脈型頸椎病):頭昏,眩暈,視物模糊或視物目痛,身軟乏力,納差,頸部酸痛,或雙肩疼痛。舌淡紅或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而潤。脈沉細無力。治以益氣養血,醒腦寧神,活血通絡。
方藥:天麻、炙黃芪、炙甘草、潞黨參、炒白術、熟地、砂仁、當歸、白芍、雞血藤。
方中炙黃芪、炙甘草、潞黨參、炒白術補氣;熟地、川芎、白芍、當歸養血;天麻、川芎、雞血藤安神健腦,活血通絡,砂仁理氣和胃導滯。
(三)中醫辨證類:氣陰兩虛夾瘀型
(本型常見于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眩暈反復發作,甚者一日數十次,即使臥床亦視物旋轉,伴惡心,嘔吐,身軟乏力,行走失穩,或心悸,氣短,煩躁易怒,咽干口苦,眠差多夢等。舌紅、苔薄白或微黃而干,或舌面光剝無苔,舌下靜脈脹大。脈沉細而數,或弦數。治以益氣養陰、安神醒腦,調和氣血。
方藥:天麻、川芎、杭菊花、枸杞子、沙參、炙甘草、炒棗仁、炒柏子仁、炙遠志、白芍、丹參、地龍、夜交藤。
方中炙甘草、沙參、白芍、枸杞子益氣滋陰;天麻、杭菊花、炒棗仁、炒柏子仁、炙遠志、夜交藤醒腦益智,養心安神;川芎、丹參、地龍活血通絡止痛。
(四)中醫辨證類:脾腎陽虛夾瘀型
(本型常見于脊髓型頸椎病手術后遺癥或久治不愈者);四肢不完全癱(硬癱或軟癱),大小便失禁,畏寒喜暖,飲食正常或納差。舌淡紅,苔薄白或微膩,脈沉細弦,或沉細弱。治以補腎健脾,溫經和陽,強筋健骨。
方藥:熟地、棗皮、炮干姜、龜板膠、鹿角膠、炮甲珠、白芥子、炒杜仲、牛膝、淮山藥、炒神曲、白芍、川桂枝、肉桂、炙甘草。
方中熟地、炒杜仲、牛膝補腎養血;鹿角膠、龜板膠填精益髓,強筋健骨;棗皮補肝腎,收澀止遺;川桂枝、肉桂溫經和陽;炮干姜、淮山藥、炙甘草、炒神曲健脾和胃,溫陽益氣;白芥子祛痰散結;炮甲珠軟堅散結,通經活絡。
(五) 生化藥物治療
采用從豬的四肢骨或牛的胎骨提取出的骨肽制劑骨肽片、骨肽注射液等治療頸椎病,有臨床研究表明,口服骨肽片3周(2片,tid),對神經根型、脊椎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總有效率為分別為74%、68%、90%和75%。
頸椎病西醫治療方法
一、家庭療法
1.自行恢復治療:
絕大多數頸椎病患者通過姿勢調整、特別是睡姿調整,適當休息以及正確的頸肩背部肌肉鍛煉就能恢復健康或是大幅度緩解癥狀。
2.自我運動治療:
每日可自行施術一次。手法由輕漸重,以能忍耐為度。依法施術,一般1-2月即可見效。
①頸部運動:頭向前傾十次,向后仰十次,向左傾十次,向右傾十次。然后緩慢搖頭,左轉十次,右轉十次。
②搖動上肢:左臂搖動二十次,再右臂搖動二十次。
③抓空練指;兩臂平伸,雙手五指作屈伸運動,可作五十次 頸椎病。
④局部按摩:可于頸部、大椎穴、風池穴附近尋找壓痛點、硬結點或肌肉繃緊處,在這些反應點上進行揉按、推掐。
⑤遠道點穴: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側、小腿外側尋找壓痛點。于此反應點施點穴按摩。
⑥擦掌摩腰:將兩手掌合并擦熱,隨即雙手磨擦腰部,可上下方向擦動,作五十次。
⑦掐捏踝筋:兩手變替掐捏足踝后大筋。
⑧用拇、食指掐揉人中穴。
⑨提揉兩耳;用手提拉雙耳,然后搓揉,待耳發熱為止。
二、醫院療法
1.藥物治療:
可選擇應用止痛劑、鎮靜劑、維生素(如B1、B12),對癥狀的緩解有一定的效果。
2.磁療:
具有鎮痛、消炎、降壓、安眠、止泄、止癢等作用。早期頸椎病患者使用一種國內常用的醫療器械“鎮痛安眠墊”,鎮痛安眠墊采用的是國家863計劃的高新成果——釹鐵硼永磁體,襯墊為納米遠紅外線布。而釹鐵硼生物高科技磁場本身磁場頻率與人體本身的磁場能產生協調一致,不但不會引起人體本身磁場的紊亂,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人體生物電磁能增強,推動人體經氣運行,從而達到通經活絡有效止痛的作用。在生物磁場的作用下,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同時使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加速炎癥滲出物吸收和消散,產生緩解疼痛,增加頸部周圍韌帶,肌肉組織血氧交換的飽和度,從而有效加強頸肩周圍,韌帶,肌肉保護頸椎的效應,抑制了髓核的脫出,達到頸椎病治療的效應。
3.運動療法:
各型頸椎病癥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開始醫療體操以促進癥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癥狀急性發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癥狀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后仰運動應禁忌。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4.牽引治療:
“牽引”在過去是治療頸椎病的首選方法之一,但近年來發現,許多頸椎病患者在使用“牽引”之后,特別是那種長時間使用“牽引”的患者,頸椎病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
牽引不但不能促進頸椎生理曲度的恢復,相反牽引拉直了頸椎,反而弱化頸椎生理曲度,故頸椎病應慎用牽引療法。
5.手法按摩推拿療法
是頸椎病較為有效的治療措施。它的治療作用是能緩解頸肩肌群的緊張及痙攣,恢復頸椎活動,松解神經根及軟組織粘連來緩解癥狀,脊髓型頸椎病一般禁止重力按摩和復位,否則極易加重癥狀,甚至可導致截癱,即使早期癥狀不明顯,一般也推薦手術治療。
6.理療
在頸椎病的治療中,理療可起到多種作用。一般認為,急性期可行普長因離子透入、超聲波,紫外線或間動電流等;疼痛減輕后用超聲波、碘離子透入,感應電或其他熱療。
7.溫熱敷
此種治療可改善血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腫脹以減輕癥狀,有助于手法治療后使患椎穩定。本法可用熱毛巾和熱水袋局部外敷,最好是用中藥熏洗方來熱敷。急性期病人疼痛癥狀較重時不宜作溫熱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