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后齒貝反更黃 了解相關6大誤區
牙齒的護理是不容忽視的,洗牙便是對牙齒最直接最有效的清潔和護理方法,但是,不少人卻對洗牙存在不解和誤區。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由此可見,牙齒的護理是不容忽視的,洗牙便是對牙齒最直接最有效的清潔和護理方法。不到牙疼難忍,不去看牙醫;不到牙齒發黃、發黑,不去洗牙。但是不少人卻對洗牙存在不解和誤區———
誤區1:洗牙后為什么牙齒沒變得跟明星一樣白
正常牙的顏色其實是略帶黃色的,而洗牙是幫你搞衛生,不是粉刷“房子”,因此洗牙不會讓牙齒變得跟明星一樣白。在醫學上,單純的牙齒色黃、色暗等稱牙齒著色,分為外源性著色和內源性著色。外源性著色是指牙齒“外在染色”,如食物色素著色、煙漬、茶漬等造成,對于這部分人洗牙有較大的改變,但也只是恢復牙齒的本色。
誤區2:可以很久才洗一次牙
牙菌斑是牙周病的元兇,在洗牙之后還會不斷地在牙面重新形成。如果不定期清除,再加上唾液中的礦物鹽逐漸沉積,日久天長,就會形成牙石和引起牙周病。因此,一般建議16歲恒牙期以后每年洗一次。如果洗牙之后發現牙周病,則由醫生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制定相應復診計劃。如果已經患有牙周炎的病人,或者牙周情況比較差的,建議半年洗牙一次。
另外,吸煙人群,糖尿病患者,中老年人(特別是更年期前后的女性),衛生習慣不好的人群,工作熬夜過多以致勞累程度較高的人群,都需要注意定期洗牙。
誤區3:洗牙傷牙齒
許多人會顧慮洗牙會磨損掉牙齒表面的釉質。魯潔介紹,洗牙會在牙齒表面留下只有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微小劃痕,但牙齒組織是不會受到損傷的。洗牙之后一般都要進行拋光處理,可以彌補這些細微的粗糙面,減少色素沉著或沉積牙石的幾率。
也有人怕“把牙縫洗大了”,這只會在牙石比較多的人身上出現。牙齒天然是有縫隙的,甚至由于牙齦的萎縮造成牙縫的增大,但由于牙石的堆積、牙齦的炎癥會導致牙齦的局部腫脹從而填塞牙縫,看上去牙齒之間挺緊實的。一旦洗牙后去除了牙石,牙齦腫脹逐漸消退,牙縫就變得明顯起來。
誤區4:年紀大了牙齒也會掉,不需要洗牙了
魯潔表示,最需要加強洗牙觀念的正是老年人。發達國家為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提出的標準是“8020”,意思是指人到80歲應有功能良好的20顆牙齒。因此為了保證老年人有一口健康的牙齒,必須格外重視口腔的衛生保健。而牙垢是使老年人最容易犯的牙周疾病,如牙周炎、牙齦炎進一步惡化,并加速牙齒衰老。據統計,60%的人缺牙都是牙周炎造成的。而預防和中斷牙周炎最好的方式就是洗牙。
誤區5:本來好好的,洗完牙后反而酸痛
洗完牙一段時間內有些人會有冷熱刺激敏感的情況,這是正常的。因為牙石阻擋了外界的刺激,去除后牙齒暴露在外界環境中,會產生敏感癥狀。如果是健康的牙齒,這種敏感癥狀通常在洗牙后一到兩周內會逐漸消失。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長時間敏感癥狀不消失,很可能是由于牙齦萎縮造成牙頸部暴露,致使牙本質外露,如不及時治療,長時間的刺激會損傷牙髓,引起牙髓發炎。
誤區6:天天刷牙就不需要洗牙了
“洗牙”又稱齦上潔治術,是指用潔治器械去除齦上牙石、菌斑和牙面上沉積的色素,并拋光牙面,以延遲菌斑和牙石再沉積。“很多人覺得認真刷牙了就解決問題了,這個觀念是錯誤的。”魯潔解釋,洗牙就是保健牙齒。刷牙刷得再認真再好,也難免留有死角。臨床上,許多看起來表面挺干凈的,可是口腔檢查時候都能發現牙菌斑和輕度的牙軟垢,發展下去就會形成結石。此外,洗牙恰恰是預防或中斷牙周炎發展的一個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