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堿性食物 讓身體暫緩衰老
我們知道,人體在正常情況下,血液呈堿性,若用腦過度或體力透支之后,則血液呈酸性。而血液長期呈酸性則會使大腦和神經功能退化,導致記憶力減退。補養之道就是常吃堿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我們要理清對酸堿性食物的認識,以營養的角度來講,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實際上是指成酸性食物和成堿性食物,是針對他們對人體酸堿平衡的影響而言的,它是指人吃了某種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和新陳代謝,最后在體內變成的物質是酸性的還是堿性的。
首先,認清食物酸堿性
根據食物本身所含元素成分的多少,可分為堿性食物、酸性食物、中性食物。
1、酸性食物
強酸性食品:牛肉、豬肉、雞肉、金槍魚、牡蠣、比目魚、奶酪、米、麥、面包、酒類、花生、核桃、薄腸、糖、餅干、白糖、啤酒等。
弱酸性食品:火腿、雞蛋、龍蝦、章魚、魷魚、蕎麥、奶油、豌豆、鰻魚、河魚、巧克力、蔥、空心粉、炸豆腐等。
2、堿性食物
強堿性食品:恰瑪古、茶、白菜、柿子、黃瓜、胡蘿卜、菠菜、卷心菜、生菜、芋頭、海帶、柑橘類、無花果、西瓜、葡萄、葡萄干、板栗、咖啡、葡萄酒等等。
弱堿性食品:豆腐、豌豆、大豆、綠豆、竹筍、馬鈴薯、香菇、蘑菇、油菜、南瓜、芹菜、番薯、蓮藕、洋蔥、茄子、蘿卜、牛奶、蘋果、梨、香蕉、櫻桃等等。
還有一些食物因吃起來酸,人們就錯誤地把它們當成了酸性食物,如山楂、西紅柿、醋等,其實這些東西正是典型的堿性食物。
3、中性食物
食用油、鹽、咖啡等。
某些干果(椰子、杏、栗)產生堿性成分,而其它(如花生、核桃)產生酸性成分。玉米和小扁豆則是成酸性食品。
酸性食物多為肉類 影響身體健康
1、對循環系統的影響:體液偏酸使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循環減慢、血液中的脂質類物質易沉積在血管壁上,導致早期動脈硬化、血栓或心、腦血管疾病。
2、對骨骼的影響:偏酸的體液刺激甲狀旁腺,使甲狀旁腺素分泌增多,骨骼釋放到血液中的鈣增多,鈣雖然可以中和血液中的酸,但這樣長期“借”鈣的結果,會導致骨質疏松、骨質增生、骨骼變形及牙損害等。
3、對眼睛影響:體液偏酸、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循環減慢、對組織細胞供氧減少,易造成組織細胞衰老死亡,而眼底的血管又細又長,所以極易受累病變,使循環不暢,發生眼部疾病。
4、對皮膚的影響:偏酸的體液使皮脂臘的微酸性狀態受到破壞,失去了對細菌的抑制作用,易引發痤瘡、毛囊炎、癤腫等感染性皮膚病。據調查,80%痤瘡患者的體液偏酸。粘稠度增高,血循環減慢,黑色素及酸性產物在皮下瘀積,晚出現色素斑、皮膚干燥,以及皮膚彈性差、晦暗等。此時皮膚還處于高敏感狀態,極易過敏。
5、對免疫系統的影響:體液偏酸、人的免疫力降低,易患感冒及其他感染性疾病。因此,體液的酸堿平衡對健康與美容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只要人的體液平衡,那么人就會健康起來,有專家通過實驗發現,堿性水能有效的改變人體的酸性垃圾。堿性食物包括多數蔬菜類、水果類、海藻類。換言之低熱量的植物性食物幾乎都是堿性食品。
酸堿性食物攝入應平衡
雖然酸性食物對于健康是不利的,但是就如同儒家講究“水滿則溢”一樣,在養生方面也不能過于苛求一方,而忽略另外一方。
酸性物質通常是能量物質,主要是為人體提供賴以行動的能源,因此,在強工作之后,就需要及時補充酸性物質用以維持人體的正常運作。
事實上,如果講起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在古代,中國人的飲食結構中,以堿性物質為主,而不是酸性物質為主,這不是因為古代人更加善于養生,而是因為當時的人是吃不起酸性物質的,他們的飲食以蔬菜為主,而肉食,糖之類的東西大多只能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甚至可能一輩子都吃不到,當時的人類的平均壽命一般不超過40歲,有些時候甚至在三十歲以下,當然,這一般還牽扯到戰爭之類的緣故,但是,人生古來七十稀就足以說明當時的平均壽命情況了。
國內很多言論比較偏激,這可能是源于一些廣告效應,比如去年我就看到過一個可笑的招牌:“肉食是百病之源”,毫無疑問,他忽視了現代人壽命遠遠長于古代人這一個基本事實。
什么東西都不要太過片面來看,酸性物質與鈣、鎂等堿性礦物質結合為鹽類,可以導致骨質疏松。同樣的,我也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堿性物質過多,會導致骨質增生、骨刺、結石等疾病。
酸性物質可能導致血液三高,可是要知道,低血糖的危害要比三高嚴重上千倍,高血糖頂多是歲數大了以后容易中風,可是低血糖哪怕是個二十歲的女孩也會在走路的時候莫名其妙昏倒,會造成種種難題,給別人更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