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麥當勞采購速成雞 教你如何辨別速成雞

導語:肯德基的速成雞一直是一個很熱門的話題,現在麥當勞也被曝使用速成雞,想象一下一只雞從出生到上餐桌只需要45天這種雞你敢吃嘛?今天小編就帶你深入了解速成雞!

記者調查發現,與肯德基直接采購原料不同的是,麥當勞是通過代理商間接采購原料,即由其一級供應商福喜食品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福喜)采購二級供應商六和集團的雞肉,由此到達了麥當勞的餐桌上。

有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福喜是麥當勞在北方的唯一供應商。對此,麥當勞方面并未給出回應。記者了解到,福喜同時也出現在前幾日北京公布的23家從六和集團采購肉雞的名單里。

記者向麥當勞方面詢問其分級式產品質量監管方法,對此,麥當勞依舊沒有回應。

福喜食品生產部一名工作人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確實已經停止從六和集團進產品,主要對原材料進行加工,加工之后再提供給麥當勞,“做成加熱即食的階段,是半成品,而對于原材料進行質量把關。

產品送到麥當勞,麥當勞再進行檢驗。我們對產品的采購和加工按照麥當勞的要求做。”

同樣是麥當勞供應商的圣農發展(10.34,0.00,0.00%)(002299,SZ)董事長傅光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麥當勞直接供應商有三家,即福喜、銘基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銘基)和歐圣實業(福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圣),歐圣是麥當勞指定的長期供應商。

“兩家(福喜和銘基)沒有養雞,而是進行收購,圣農就是其中一家的雞肉供應商。”傅光明告訴記者,“福喜和銘基之前負責麥當勞原料的供應工作,產品加工完再提供給麥當勞(做熟),而歐圣提供的產品是不進行加工的,將產品進行分個再提供給麥當勞。”

記者了解到,肯德基在國內不同市場有獨立的采購團隊及供應商網絡,通常依照市場大小、供求量、市場管理團隊的新的選取標準及供應商的能力、地理位置等決定。很顯然,麥當勞的原料采購體系與肯德基是不同的。

博蓋咨詢董事總經理高劍鋒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一級供應商對二級供應商進行監管,有一個所謂防火墻的概念,但是從供應商體系來講,重要的原材料供應商都是屬于需要公司管理體系內的,不代表不直接與麥當勞交易就沒有責任。

“二級供應商也是需要管理的,只是可能讓一級供應商對其進行更細致的管理。如果直接面對所有一級供應商,數量很多,監管難度很大,工作量大。如果通過一級供應商管理二級供應商,自己工作量會減少,但是達到的效果可能并不是那么好。”高劍鋒表示。

如何辨別速成雞

近段時間,肯德基、麥當勞集體陷入陷“藥雞門” ,這種速生雞被曝使用違禁藥物,其中包括至少18種抗生素和激素,令消費者憂心忡忡:如今“速成雞”肆意橫行,這種雞對人體健康影響可不小.

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吃到放心的雞肉呢?別急,下面就告訴幾個辨別速成雞的方法,讓你吃雞肉時不再提心吊膽!

當你看到菜市里的肉雞時,你想選擇土雞,于是問老板,老板回答,“這就是土雞啊,絕對天然生成,不含激素和抗生素的”。

這時,你切不可盲目聽信,還是要用你的火眼晶晶仔細辨別:首先,土雞外形一般是小巧玲瓏,不像速成雞那樣身形粗壯,土雞外觀清秀,身軀更瘦長,并且肉很結實、胸部和腿部的雞肉健壯。

其次,看要雞的雞冠;速成雞的雞冠就像氣血不佳的樣子,顏色很淡,而土雞雞冠則明亮鮮艷,給人很健康很精神的感覺。

另外,要觀察雞的嘴部;速成雞呆如木雞,沒有什么斗志,就算你把手放到速成雞的周圍,也不會啄人;土雞則反之,其嘴部尖銳且磨出光澤,斗志昂揚,會啄人。最后,在入口時,土雞的皮很是軟薄,讓人感覺入口即化,而速成雞的皮就較為粗糙,口感欠佳。

以上幾個小方法能讓人們迅速辨別速成雞,但是,隨著雞肉市場的越來越商業化,想必土雞會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中,所以,如果生產安全無激素的雞肉才是根本解決之道,養殖戶切莫為了眼前的利益讓雞的生長周期越來越短,把雞變為“藥雞”。

想要徹底拒絕“藥雞”出現在市場上,還是要實行好監管手段,規范養殖,把市面上雞肉的的風險降到最低,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濫用藥的“速成雞”有害

自前日央視報道“速成雞”的養殖過程后,近兩日,“速成雞”無疑成了最受老百姓關注的關鍵詞,各種抗生素的名字被網友頻頻提及。

同時,記者注意到,官方的關注重點是“超劑量、超范圍違規”使用藥物,而不少網友都把目光聚焦到了“速成雞”本身。大家普遍關心:假設用藥不違規,“速成雞”本身是否安全?即便安全,是否有營養?

帶著這兩個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王楚端。

速成原理:

源自品種改良無毒害

王楚端指出,長速越來越快,是世界各國牲畜家禽養殖業發展的共同趨勢。養45天即可出籠所謂的“速成雞”新聞并不新鮮,早在15年前就已存在,按照目前的最新技術,養殖時間可以縮得更短。

牲畜家禽長速增快,主要基于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動物育種技術進步了,牲畜家禽的新品種本身就長肉快,比如,我國從國外引進的瘦肉型豬就可“速成”;二是飼養條件和管理技術進步了。總之,良種+良法=“速成肉”。

他認為,人們對“飼料”存有很深的偏見,認為用飼料喂大的牲畜家禽,肉不好——這種態度是不科學的。人要生存,得吃東西。

牲畜家禽要生存,也得吃東西,人吃的東西叫“食物”,動物吃的東西叫“飼料”,稱謂不同而已,并無本質區別。最近20多年,中國的飼料工業發展迅猛,產量、質量均大幅提升,支撐起了整個畜牧業的快速發展。

人們對“速成”的偏見更深。其實,“速成”是人類發展科技的目標,袁隆平培育的超級水稻在某種意義上就是“速成稻”,人們對速成稻無不豎大拇指稱好,卻為何對速成雞、速成豬有如此深的偏見?

“走地”非絕對安全:

飼料藥物同樣不可少

王楚端認為,人們偏愛“走地雞”,認為它們不僅無害,而且口感好、營養高——這種認識同樣不科學。

若完全不喂飼料,純粹讓雞到野外找蟲吃,不僅不現實,而且不安全,比如,走地雞吃“野食”容易感染寄生蟲。人吃感染了大量寄生蟲的雞,顯然不安全,因而,無論通過何種方式養雞,都需輔以飼料,并讓雞服藥防病、治病。

在中國的很多鄉村,農民圈養所謂的“土豬”時,豬圈連著人廁,人畜混居,豬很容易感染寄生蟲。后來,有關部門大力推廣豬圈和人廁分離,才基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可見,從食品安全角度看,所謂的走地雞、走地豬未必安全。

他特別指出,速成雞與走地雞的肉質在遺傳學上確有差別。走地雞、走地豬通常都是中國本土品種,加之運動量大、體質好,口感的確比速成雞、速成豬會好一些。但就營養價值而言,并無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