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你選購牛奶時是否鐘愛高鈣?

?

>>>推薦:推薦:廚房里的“急救藥”

按照國家標準,蛋白質含量應大于等于2.9%,而實測數據為3.0%~3.1%。
蛋白質體系不穩定
本來,向牛奶里添加大量的鈣,是一件很有技術難度的事情,其中的蛋白質和鈣之間還有著微妙的平衡。如果人為地增加鈣含量,很容易造成蛋白質體系不穩定。
就是說,真正的“高鈣奶”居民買回家中,如果喝之前進行加熱,其中的蛋白質應該容易發生反應,形成一定的白色沉淀,口感上也變得沒有普通牛奶的鮮和甜。而市場上買到的這幾種“高鈣奶”,加熱后味道基本上和普通奶沒區別。
脂肪也是一樣,比標注數值略高一點。
關鍵問題出在鈣含量上。每100克普通牛奶的鈣含量在102~107毫克之間,而高鈣奶呢?在109~112毫克之間。

而包裝上面,可是明明白白地寫著,其中的鈣含量達到130~140毫克,有的甚至宣稱不低于150毫克。
許多消費者都有錯誤認識,以為只有額外加鈣的食品才能補鈣,商家也是利用了消費者不了解某些食品自然、高效補鈣的弱點,故意要給一些食品貼出“高鈣”的牌子,至于補鈣效果怎樣,至今也沒有科學數據的證實。
如此推理,如果食品制作當中添加鈣就能夠稱為高鈣食品,那么是否石膏豆腐和鹵水豆腐全部要改名為“高鈣豆腐”或“高鈣高鎂豆腐”呢?
消費者的當務之急就是了解天然的補鈣食品都有哪些,科學理性地為身體補鈣,不要糊里糊涂地追求“高鈣”的標識。奶制品、豆制品是最高效的補鈣食品。
一項調查結果表明,購買高鈣奶的人,往往是那些對牛奶營養價值了解甚少的人群。
其實,牛奶和酸奶本身就含鈣豐富,已經稱得上是高鈣食品,而且成人每天喝一兩袋普通牛奶,就能滿足每天的鈣需求量和補鈣要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