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種牙后別隨意咬硬物 專家澄清種植牙六個認識誤區

醫生正在教小朋友正確的刷牙方法。(喬軍偉攝)

專家澄清種植牙的六個認識誤區,并提醒:種牙后不可放任不管,人工牙也會發作“牙周病”

醫學指導/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種植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種牙科主任鄧飛龍教授

文/任珊珊 通訊員梁劍芳

種植牙,因具有固定好、不損傷周圍牙齒、美觀、舒適等優點,有人類“第三副牙齒”的美譽。然而近日有媒體爆出“種植牙收費3萬元,成本3000元”的消息,引發很多網民吐槽,也令牙醫感到無奈。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種植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種牙科主任鄧飛龍教授表示,人們對種植牙存有不少誤解,例如要求“加速”種牙、種牙后就能隨意咬硬物……而種牙后忽視保養,患上“牙周病”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誤區一:

價高只因材料貴

“所謂的‘種牙暴利’觀點有失偏頗,我們覺得很無奈。報道中所說的只是種植體的材料成本,而種植牙的手術成本、修復成本、技術成本、醫療運行成本和醫護人員的勞務價值并沒有被算進去。”鄧飛龍說,種植牙一般選用純鈦牙,不同品牌的價格存在明顯差距,主要是設計和機械加工精度不同,對種植過程和效果也會造成影響。總體而言,歐美國家種植牙的品質比較出色,整套系統的成本也相應較高。

他說,種植牙系統包括三部分,除了種植體,還有種植基臺和器械配件。其中,種植器械配件分為手術配件、修復配件和愈合期配件,一套進口種植系統配備有幾百個設計精密的配件,每一種都有專門用途。

經常為人們所忽視的是種植牙的技術成本。“種植牙對醫生的技術要求很高。要培養一個成熟的種植醫生,平均需要七至八年,包括訓練和臨床實踐。”鄧飛龍說,種植牙最早在國外投入臨床應用,以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為例,該院從1994年成立種牙科,從瑞典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種植牙系統,而醫生還要到國外接受培訓。

誤區二:

種牙可以“加速”

市民汪先生因右下側第一磨牙爛掉,想要種牙,沒想到檢查后被告知,種好牙需耗時四個月。“太拖拉了,不能‘加速’嗎?”未能如愿的他等不及,轉而選擇做烤瓷牙。

“種牙一般需要三至六個月時間,這不是醫生故意拖延,而是由治療技術本身決定的。”鄧飛龍說,種牙要先在牙槽骨上打“樁”,固定好人工牙根后,再接上烤瓷牙冠。植入人工牙根后,牙骨愈合需要至少三個月,有些人受自身情況影響,可能要等得更久。

現在有拔牙后即刻種植和種牙手術后即刻修復的方法,但必須根據患者的條件做出選擇,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采用這些方法。

誤區三:

骨質疏松不能種牙

過去骨質疏松被認為是種牙的絕對禁忌癥,因為病情可能導致人工牙根難在牙槽骨里固定成功,導致中途失敗。隨著技術的發展,如今,輕度骨質疏松患者經嚴格術前評估、改善病情后,也可以接受種牙。

目前,不宜進行種牙的情況包括可影響傷口愈合的嚴重糖尿病(血糖控制在合理水平的可以做種植牙),嚴重的骨質疏松癥、嚴重心臟病、夜磨牙、影響骨代謝的內分泌疾病、精神心理疾病、不能治愈的出血性疾病等。

誤區四:

老人沒必要種牙

和活動假牙、烤瓷牙相比,種植牙價格更貴,經常有孝順的子女想讓高齡父母種牙,卻因價格問題遭到老人的拒絕。

“實際上,種植牙對老人的意義最大。”鄧飛龍說,老人因牙齒缺失,導致咀嚼功能下降,營養吸收差,甚至出現營養不良。而種植牙在恢復牙齒咀嚼功能、維護口腔健康方面,明顯好于活動假牙、烤瓷牙。

活動假牙依靠金屬鉤及膠托固定,容易松動,僅能恢復部分咀嚼功能。安裝烤瓷牙則必須磨削兩側鄰牙,充當“橋墩”來固定聯體烤瓷牙。活動假牙因主要靠缺牙處的牙骨支撐咬合力量,容易導致牙床逐漸萎縮。而種植牙不需要損傷兩側的鄰牙,不僅堅固耐用,還可以防止牙骨萎縮。

誤區五:

種牙后就能隨意咬硬物

市民田女士愛啃小核桃,導致牙齒崩裂爛掉,選擇了種牙。裝上烤瓷牙冠后,她故態復萌,誰知人工牙冠竟然被咬出裂痕。“人工牙雖然扎根深、有瓷牙冠,但也有咬力極限,同樣有被咬崩的可能。”鄧飛龍說,種植牙用于咀嚼日常的食物完全沒有問題。來種牙的市民中,換第一磨牙也就是俗稱的“六齡齒”的最多,而有些“六齡齒”毀損的原因與咬硬物導致牙齒崩裂有很大關系,這種不良習慣在種牙后也會禍及人工牙。

鄧飛龍說,裝上種植牙不代表可以一勞永逸、高枕無憂,仍需像愛護真牙一樣注意口腔衛生,否則人工牙會患上類似牙周病的“種植體周圍炎”,表現為牙齦腫痛出血,嚴重者將導致種植牙脫落。

種牙后,除了日常的護牙程序外,還要注意避免用種植牙咬硬物,病人要定期潔牙,對于較難清潔的牙床,可日常使用俗稱“水牙線”的沖牙機,避免食物嵌塞導致口腔衛生狀況惡化。

誤區六:

種牙只能維持十年

種植牙有使用壽命,有些牙齒缺失的中年人誤以為種植牙只能維持十年,擔憂種植牙脫落后,因牙槽骨受損,無法再補救。

“牙齒的使用壽命與個人維護、口腔衛生情況以及全身健康情況有密切關系。”鄧飛龍表示,種牙技術在歐洲問世后,最早一批受益者多數是為急需改善咀嚼功能的老人,真正在臨床上能隨訪的時間有限。但1965年成為世界上首位種牙者的一位瑞典人,和種植牙一起安然度過了40多年,直到過世。

如今,隨著技術的改進和人們對口腔衛生的重視,種植牙的使用壽命也在不斷延長。鄧飛龍指出,目前種植牙的使用壽命普遍在十年以上。即使種植牙“過期”脫落,也可以采取植骨等方式進行修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