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市場上竹炭產品 真的有功效么

竹炭可以吸附人體內有害物質,凈化血液中的毒素,還有助于人體消化排泄,清潔腸道,排毒養顏之功效。基于這種理念,一大批“竹炭食品”走向市場,比如竹炭花生、竹炭面包、竹炭蛋糕、竹炭月餅等等。

竹炭食品真有這么神嗎?專家表示,竹炭食品商家炒作的一個概念,消費者莫被“排毒養顏”功能所迷惑。

真相1:竹炭具吸附性≠竹炭可吸收毒素

竹炭本身是有吸附作用的,可以放置在居室或冰箱作為吸濕劑、除臭劑等使用,也可以像木炭一樣,作為燃料。

日常生活中竹炭更多應用于服裝、涼席等產品中,將竹炭用于凈化水質、空氣及除臭等,這是利用竹炭的物理功能。

不過,竹炭這類吸附性能與吸附人體內的毒素原理并不相同,而且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目前都沒有關于竹炭可以應用于食品中的審批,因此,竹炭食品所謂的吸附體內毒素的功能并不可信。

真相2:正常情況下,無須刻意排毒

人體一般可以通過自身將體內毒素排出。通常情況下,人體攝入的食物經口腔到達消化道中,后經胃進入小腸及大腸,作為主要的消化吸收場所,在小腸中會完成對營養素等的消化吸收。

一般情況下人體大腸中的菌群也處于平衡狀態,除了攝入肉類過多,而膳食纖維攝入過少等特殊情況外,其中也不會積存太多的毒素,因此無需刻意進行所謂的“排毒”。

至于人體代謝產生的有毒物質,由肝臟解毒后,一般經汗液或經腎臟由尿液排出體外,與直接吃竹炭沒有什么關系。

真相3:竹炭食品根本無法接觸體內毒素

不管是活性炭還是竹炭,都不能被人體吸收,到不了血液,更到不了全身組織。

假設我們體內真的存在“有害物質”,它們也是在細胞代謝中產生。這些“毒素”在體內的活動軌跡是從細胞進入血液,再到達腎臟,要么經腎過濾從尿中排出,要么隨著血液回流。

換句話說,“毒素”根本沒有機會回到消化道中,而活性炭必須要與被吸附物直接接觸才能起作用。所以,對于“體內的有害物質”或者“血液毒素”,活性炭也只能在消化道中打打醬油,竹炭穿腸過,“毒素”還是體內留。

真相4:竹炭食品不具合法身份

事實上,竹炭在我國并不允許作為食品原料使用,只有一種叫“植物炭黑”的物質被列為食品添加劑,但前提是需要取得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證的植物炭黑才可以添加。

不過,植物炭黑起到的作用是染色和調節口感。無論是食品原料還是食品添加劑,國家都明確規定,不允許宣傳醫療保健功效。

此外,也有專家指出,經過高溫產生的竹炭含有一些致癌物質。另外,不管是活性炭還是竹炭都不能被人體吸收且難排出體外,引起便秘,甚至可能被吸入肺中引起塵肺病。

真相5:竹炭食品并無保健功能

某一種食品宣稱具有某種保健功能,必須經過國家相關部門的審批。在目前保健食品審批的功能審批范圍中,并不包括關于竹炭食品吸附體內毒素的相關標準,而且即便是作為保健食品,也應該是某一種具體的產品,而不是某一類食品。

某種產品中含有竹炭,有可能是作為產品組方,而并非產品原料。竹炭確實具有一定的吸附性,但這并不意味著其進入人體后就一定能夠吸附體內毒素并隨之排出體外,竹炭食品是商家的夸大宣傳,即便竹炭具備此功能,但目前也是未經科學實驗論證的。

真相6:竹炭不屬于可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質

所謂竹炭食品,就是在食品中添加一定量的食用竹炭粉。一種物質加入食品中,主要是通過三種途徑,即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及食品加工助劑。以竹炭花生為例,花生才是食品原料。

目前在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目錄中,也并未將竹炭作為食品添加劑,因此,竹炭也不可能以食品添加劑的身份進入食品。

另外,所謂食品添加助劑,實際上是食品加工工藝中需要的物質,即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會使用到的物質,但這類物質并不能包含在最終的產品中,因此,從任何一種成分的角度考慮,竹炭都不適用于食品。

■ 專家建議

盡量不選購竹炭食品

竹炭食品的概念更多是一種商家的宣傳手段,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對于這種國家尚未審批,其功能有待商榷的食品,盡量不要選擇。

專家提醒,如果消費者之前已經食用過竹炭食品,也完全不必恐慌,因為竹炭吸附人體內毒素的功能尚無定論,但其在進入人體后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危害。

■ 概念厘清

竹炭VS活性炭

醫用活性炭可吸附有毒物

活性炭也具有較強的吸附性。活性炭是經過特殊的工藝流程生產的,與竹炭的制作工藝不同,因此具有更強的吸附性,每克活性炭的表面積是竹炭的幾倍到十幾倍。

醫學上使用活性炭,吸附經口服進入胃腸道的有毒物質,為的是使有毒物質在吸收前被吸附住以便排出體外,用量一般在幾十克,而且是直接使用,不像現在所謂的竹炭食品,用量小,且先與食品原料充分混合,是否仍具有吸附性有待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