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 防治心血管疾病11大誤區
目前我國每年有30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部死亡原因的40%,心血管疾病是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下面讓小編來帶大家避開心血管疾病十三大防治誤區:
誤區1:冠心病和高血壓是老年人才得的病
不少年輕人認為,冠心病和高血壓是老年人才得的病,與自己無關。其實不然。就高血壓而言,僅在我國6~18歲的中小學生中,高血壓的發病率就已達到8%。當然,這其中一部分是繼發于其他疾病而出現的高血壓。
誤區1:冠心病和高血壓是老年人才得的病
對于有高血壓家族史的年輕人,應定期測量血壓,尤其是30歲以后,以便及早發現,及時治療,并且糾正誘發血壓增高的飲酒、口味過咸等不良習慣。
很多年輕人出現了冠心病心肌梗死,有的還因此而死亡
那么,冠心病呢-冠心病就是心臟血管的動脈硬化了。這種過程早在青年甚至幼年時期就已經開始。當然,血管只有狹窄到一定程度,或是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時才會有明顯癥狀。由于遺傳、飲食、生活習慣以及外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不同人發病年齡也不一樣,有些人甚至一生也不出現明顯癥狀。
可是目前,很多年輕人出現了冠心病心肌梗死,有的還因此而死亡。這些都提醒我們,年輕雖然是最大的財富,但不是保險箱,能否很好地利用這個財富,還取決于您自己!
誤區2:好不容易活動一下,運動量要大一些
現代很多人工作緊張,長期超負荷運轉,沒時間鍛煉。偶爾有一點放松時間,便想起“生命在于運動”的名言,于是跑到健身房狂練一番,或是一口氣爬到山頂。他們以為這樣對身體有好處。殊不知,這樣做的危害更大。前不久,國內兩位企業界的名人相繼在健身房運動時發生猝死,令人扼腕!這些人長期工作緊張,體能透支,疾病已悄然而至,蓄勢待發。
誤區2:好不容易活動一下,運動量要大一些
一旦激烈運動,超出身體承受能力,發生意外也就不足為奇了。運動后有點喘,微微流汗,講話不累,就表示此次運動強度適當。
國內兩位企業界的名人相繼在健身房運動時發生猝死,令人扼腕
若活動后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明顯感到疲乏,甚至有頭暈目眩等不適癥狀,說明運動過量了。
誤區3:心絞痛能扛就扛,盡量不吃藥
很多冠心病患者,平時犯心絞痛的時候,總是先忍著,盡量不吃藥,以為經常吃藥,以后就無效了。其實不然。心絞痛的急救用藥如硝酸甘油等,只有長期吃且每天吃的頻率又很高的時候,才可能產生耐藥性;間斷服用,甚至一天吃上三四次,不會形成耐藥性。
很多冠心病患者,平時犯心絞痛的時候,總是先忍著,盡量不吃藥
另一方面,心絞痛發作時,及早服藥治療,可以迅速緩解病情,減輕心肌損傷的程度,減少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誤區4:急性心肌梗死寧可保守治療,也不愿意手術
有些冠心病患者對新技術、新療法了解太少,覺得手術有風險,在緊急時刻不愿選擇最佳急診介入手術,錯失救治良機甚至失去了生命。其實,冠心病介入治療已有20多年歷史,它為冠心病提供了藥物治療以外的又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冠心病介入治療創傷小、效果好。
誤區4:急性心肌梗死寧可保守治療,也不愿意手術
可是有資料表明,僅有30%的急性心絞痛、急性心梗等患者在發病后6小時內接受了緊急介入手術;高達70%的急性冠心病患者由于種種原因選擇了藥物保守治療,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冠心病患者要改變這種認識上的誤區。如果經濟條件許可,介入治療無疑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誤區5:冠心病放上支架就萬事大吉
很多經常心絞痛發作的患者做完支架手術后癥狀迅速消失,甚至恢復了體力活動。因此,有些人錯誤地以為,放完支架后就沒事了。其實,支架治療只是一種物理治療。它通過改善血管局部狹窄,從而減輕心肌缺血而使心絞痛得到緩解。但是,由于患者有冠狀動脈硬化,其他部位同樣也會發生狹窄,冠心病的危險性仍然存在,也就是說冠心病沒有治愈。
有些人錯誤地以為,放完支架后就沒事了。其實,支架治療只是一種物理治療
況且,有些患者血管病變較多,支架只放在了幾個重要的部位,還有的狹窄血管沒有放支架。因此,即使放了支架,也不等于萬事大吉了,同樣應注意按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且應根據病情按醫生要求繼續服藥治療。
誤區6:血脂化驗結果正常就無需降脂藥
有些患者血脂在正常范圍,可是大夫卻給他開了降脂藥,他們認為這是胡亂用藥。其實不然。近年來國內外大規模臨床試驗證明,血脂化驗檢查結果在正常范圍并不一定就不需要治療,關鍵要看個體情況。
通過服用降脂藥物,血脂可以長期控制在正常范圍內,但并不等于高脂血癥就治愈了
誤區7:血脂正常后即可停藥
高血脂是一種血脂代謝紊亂疾病,和高血壓一樣是終身性疾病。通過服用降脂藥物,血脂可以長期控制在正常范圍內,但并不等于高脂血癥就治愈了。一旦停藥,血脂會很快再次升高。
在高血壓的治療過程中,當血壓長期穩定后,即可試行減少藥物劑量和種類,以最少的藥物和盡可能低的劑量維持目標血壓。而對于調脂藥來說,目前并沒有證據表明血脂達標后可以減量或停藥。
誤區8:降脂藥物副作用嚴重,盡量不吃
很多患者認為降脂藥副作用很大,對肝腎都有毒,所以有畏懼心理。他們覺得血脂高點兒,也沒有癥狀,還是不吃降脂藥為好。其實,就目前最常用的他汀類降脂藥來說,大多數人對它的耐受性良好,通常只有0.5%~2.0%的病例發生肝臟轉氨酶升高。減少藥物劑量后,常可使這些人升高的轉氨酶下降,再次增加劑量或選用同類藥物時,轉氨酶常不會升高。
誤區8:降脂藥物副作用嚴重,盡量不吃
如果患者尤其是聯合用藥患者肌酸激酶(CK)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則應慎重考慮,予以減量或停藥、隨訪,待癥狀消失、CK下降至正常,再重新開始治療。另外,是否選用降脂藥一定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權衡利弊后決定。如果一個人是冠心病高危患者,用他汀類降脂藥獲益很大,這時候支持我們使用該藥的砝碼無疑會加大。
誤區9:高血壓沒有癥狀,就不用治療
一般來說,大約有50%的早期高血壓病人可以完全沒有任何癥狀,這種高血壓其實潛在的危險更大!因為,有癥狀的人,會促使他及時就診,調整治療方案,從而有助于病情的控制;而沒癥狀的人,只是由于個體差異,對高血壓不敏感,因而往往忽視了治療。
只要診斷為高血壓病,都應該認真地治療
但是,血壓高所造成的危害卻不因癥狀的有無而消失。很多人直到出現心衰、腦出血等嚴重并發癥后才去治療,悔之晚矣。所以,只要診斷為高血壓病,都應該認真地治療。
誤區10:想吃啥就吃啥
現在許多人都熱衷于在餐館就餐,據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我國15歲以上的居民中有1/4的人每天在外就餐,辣的、麻的、酸的、甜的,想吃啥點啥。另外,很多人認為,大病初愈后身子虧血虧氣,要大量進補,高蛋白、高熱量的食品拼命往患者肚子里塞。還美其名曰:“現在生活好了,一定要想吃啥就吃啥。”
不良的生活習慣是高血壓、冠心病發生的罪魁禍首
這是老百姓在飲食習慣上存在的普遍誤區。餐館的飯菜油大、味咸,經常食用對健康極為不利,在外就餐頻率越高身體的脂肪含量就越高,極易引起高脂血癥、高血壓病、糖尿病,應該控制在外就餐的頻率,盡量在家中就餐。自己燒菜做飯時要控制食用油和食鹽的用量,少吃煎炸食品。
不良的生活習慣是高血壓、冠心病發生的罪魁禍首。體重超標、愛吃咸的、過度吸煙喝酒的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青睞對象。所以從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角度講一定不可以想吃啥就吃啥,而應是該吃啥就吃啥,該吃多少就吃多少。
誤區11:喝紅酒預防心血管病
醫學證據表明,適量飲酒會升高具有心臟保護作用的好膽固醇,減輕胰島素抵抗,降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具有一定心臟保護作用。但飲酒并不單指飲紅酒,飲酒的心臟保護作用與酒的類型關系不大,更重要的是飲酒的形式,規律性適量飲酒益處更明顯而不規律的縱酒或酗酒危害更大。
誤區11:喝紅酒預防心血管病
相比酒精帶來的對心血管的好處,臨床醫生們更重視酒精給人體健康帶來的危害。臨床證據顯示,酒精與口腔、咽喉、食道、結直腸和乳腺等癌癥的發病密切相關,尤其是女性乳腺癌與飲酒不存在閾值關系,只要飲酒即增加乳腺癌風險,與喝多少、喝多長時間沒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