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疾病

怎么讓小兒少生病方法

下面教家長們如何幫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

反復發病危害不小

講座一開始,侯江紅教授便講了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的危害。他說,長期生病,首先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降低免疫力,還可能誘發哮喘、腎炎、心肌炎等病;長期大量用藥會不同程度地損害孩子的肝腎功能。

感冒初期喝點兒蘿卜姜糖水

像感冒發燒這類疾病,一般多喝水、休息好,少則兩三天,多則五六天燒就退了。感冒初期也可以用白蘿卜、生姜煮水,再加上紅糖,讓孩子吃蘿卜喝水。體溫在38.5℃以下的發燒一般對因治療,也可以通過洗澡、用涼毛巾外敷孩子的額頭等方法降溫。如果體溫在38.5℃以上,可以考慮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孩子選用退燒藥。

孩子發燒不要急著降溫

侯教授說,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家長:孩子發燒,一天能跑三四次醫院,并且不斷抱怨醫生沒能快速給孩子退燒。其實發燒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在38.5℃以下時不必急著退燒;即使是退燒,藥物發揮作用也有一個過程,不可能一用藥體溫馬上就能降下來。感冒是一種自限性疾病,有一定的自然病程,大約是7天,一般情況下注意護理就可以了。發燒也是一些疾病的先驅癥狀,如果發燒后馬上就把體溫降下來,可能會掩蓋真實的病情,不利于進一步的診斷治療。為了退燒而過度使用抗生素,會增強細菌的抗藥性,等孩子患其他疾病真正需要抗生素時就無藥可用了。濫用抗生素也會對孩子的肝腎功能造成危害。

調理要找準時機

侯教授說,肺炎、燒傷等病以及手術、長時間抗生素治療后,孩子的免疫力降低,體質比較弱,如果天氣變化或飲食不當很容易發生上呼吸道感染,因此病后要找兒科醫生進行必要的康復調理。幼兒園、小學開學初期,孩子可能會有一個適應期,也有必要進行身體調理。另外,學習緊張、經常感到疲勞時以及氣候異常、春末夏初、秋末冬初的季節交換期、夏天最熱的時期,對體質差的孩子來說也是進行調理的好時機。孩子出現手心熱、便干、尿黃等內熱表現時也要注意調理。

消除內熱防病于未然

侯教授說,由于飲食、不良的生活習慣等原因引起的內熱積聚,是反復上感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當孩子出現手心熱、大便干、嘴唇紅、尿黃等內熱表現時,可以給孩子服用化積口服液等非處方藥清除內熱,調理身體。值得提醒的是,非處方藥也有嚴格的使用指征,最好在兒科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有的家長怕孩子積食,讓孩子吃山楂片等山楂制品,酸酸甜甜的食物孩子很愛吃,往往會吃得比較多。酸性食品吃得太多容易引起內熱積聚,從而為上呼吸道感染埋下隱憂。

管好孩子的嘴

俗話說“病從口入”,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是造成反復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見原因。孩子在節假日期間煎炸食品、高熱量食品、膨化小食品吃得太多,再加上大量活動引起疲勞,往往會造成體質下降,感冒、消化不良等疾病就會找上門兒。

所以,家長在平時要正確引導,注意營養均衡,避免偏食,讓孩子注意多喝水,按時就餐,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煎炸食物、高熱量食品或膨化小食品等零食。

另外,還要讓孩子加強體育鍛煉,養成良好作息時間,保證每日充足睡眠,從而提高身體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