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聞濃烈香味可引發疾病
氣味污染無處不在
“凡是引起人們不愉快感覺及損害生活環境的氣味都稱為惡臭。太臭、太香和有刺激性的氣味都是污染。”天津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國家環境保護惡臭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鄒克華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惡臭已成為與(大氣、水質、土壤、雜訊)污染、振動、地面下沉並列的當今世界七大公害之一。以天津市為例,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電話舉報投訴的惡臭污染問題占各類環境投訴的18.6%,僅次於雜訊位於第二位。在一些發達國家,惡臭投訴比例也越來越高,在美國,占空氣污染投訴的50%以上,在澳大利亞,對氣味污染的投訴占環境投訴的91.3%。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副會長、國家室內環境質檢中心主任宋廣生曾專門研究過氣味污染問題,他告訴記者,地球上存在200多萬種化合物,其中約1/5具有氣味,具有惡臭氣味的近1萬種,憑人的嗅覺可感覺到的有4000多種,其中有幾十種對人危害較大。“氣味污染首先會給人帶來心理上強烈的不適感,導致煩躁、焦慮、注意力無法集中等問題。其次,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如噁心、頭痛、食欲不振、嗅覺失調、情緒不穩定、失眠等問題。更為嚴重的是,氣味污染背後可能潛伏著有毒有害物質,當這類物質達到一定濃度時,對健康的影響甚至可能是致命的。”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傳染與健康研究室副教授聶靜這樣告訴記者。在臭氣熏天的垃圾處理站、製藥廠、石化廠、汙水處理廠等環境中工作,許多疾病的患病率都會增加,比如汙水處理、造紙會釋放出具有臭雞蛋味的硫化氫,長期接觸會引起肺水腫,如果濃度過高,還會出現急性中毒導致死亡。
對於臭味,大家都會退避三舍,而對香味往往容易放鬆戒備。濃烈的香味一樣會讓人致病,甚至致命。北京化工大學理學院院長萬平玉說,香味的來源主要是一些揮發性物質。過於濃郁的香不僅會給人帶來不適,還可能是部分有害物質的“信號”。譬如多環芳香烴常用於PVC、增塑劑、顏料、染料及殺蟲劑的製造中,研究表明,長時間接觸多環芳香烴與其他化合物混合物的人,更容易患肺癌、胃癌或皮膚癌。此外,刺激性氣味是家庭中最常見的“無形殺手”。甲醛、苯等有毒氣體具有持續釋放的特徵,有的可能長達3—15年,嚴重超標可能誘發白血病。
宋廣生進一步表示,氣味污染會對人體的多個系統造成影響。突然聞到惡臭時會條件反射性地抑制吸氣,呼吸次數減少、深度變淺;隨後會出現脈搏和血壓的變化;氣味污染還會使人厭食、噁心進而發展為消化功能減退,影響消化系統;它還會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影響機體的代謝活動,危害內分泌系統。長期受到低濃度惡臭物質的刺激,會導致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的調節功能失調,神經系統也可能受到損害。
“聞臭師”將惡臭捉拿歸案
空氣和水中的污染物可以通過實驗室檢測判定,噪音污染可以通過分貝儀判定,可氣味污染該怎麼辦呢?環保部門給出的答案是,派出“聞臭師”到現場尋找氣味源頭,把這些擾民的氣體“捉拿歸案”。
“聞臭師”的正式稱呼為嗅辨員。他們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判定被投訴的氣味是否“有罪”。儀器設備能測量出單一氣體的濃度,而綜合性異味的濃度則只能靠人的嗅覺來判斷。“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聞臭師需要過五關斬六將。”做過5年聞臭師的廣州市環境監測站工程師周志軍告訴記者,測試時,他們被要求辨別出花香、汗臭、糞臭等5種單一氣體。這些氣味濃度相當低,鼻子稍微有點問題,就聞不出來,因此國內執證聞臭師並不多。上任之前,聞臭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戒煙。此後,每次任務前都需要“齋戒”:在上陣的前一天以及監測過程中不能感冒;不能使用帶有香味的物品,如洗髮水、香皂等;不吃辛辣、油炸的食品;不能穿剛擦過油的皮鞋。由於嗅覺會隨著年齡增長等因素而減退,聞臭師的上崗年齡在18—45歲之間,資格證每3年就要重審一次。
那麼,聞臭師又是怎樣工作的呢?周志軍說,曾有市民投訴,廣州市郊一家醬油廠濃烈的醬油味讓附近居民忍無可忍,周志軍就成了他們的“代理人”。來到現場後,周志軍首先要瞭解這個醬油廠的生產工藝、氣體排放情況等,還要到投訴業主家親自感受一番。情況掌握清楚後,工作人員來到這家醬油廠的邊界點,在下風口待命。一股風吹來,當確定這股味道是這段時間裡最臭的氣味時,工作人員將準備好的真空瓶取出來,拔開瓶蓋,臭氣就被盡收瓶中。
臭氣樣品被帶回實驗室後,工作人員取出三個看上去一模一樣的透明袋子,先充一樣多的乾淨空氣進去,然後再往其中一個袋子裡注入一定比例的臭氣,將臭氣稀釋。配好的氣樣送給在里間待命的6個聞臭師嗅聞,讓他們從三個氣樣中選出充有臭氣的袋子。如果六個人都選對了,配氣師要提高稀釋的倍數,再按照同樣的程式送給聞臭師,如果這一次有人判錯了,就要被淘汰出局,判對的人要接著重複上述程式。直到有5個人都被淘汰出局,鑒定中止。最後,聞臭師根據樣氣被稀釋的倍數換算出臭氣濃度,再比對相關標準,超過標準的,自然就是臭味超標。聞臭師們將結果回饋給相關部門後,這家醬油廠因“臭味超標”被責令整改。
其實,除我國之外,美國、英國、荷蘭、比利時、日本等也設有這項職業。美國的聞臭師每天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聞他人身體散發出的異味,為人體體味研究實驗提供詳細資料;荷蘭聞臭師分佈在工業區及居民區邊緣的小屋,不時將頭伸出窗外,嗅聞空氣中是否有令人討厭的氣味,以便及時控制大氣污染;日本聞臭師則專門聞公共廁所,一旦臭味超標,就責成廁所管理員限時除臭。
防香比防臭還重要
“聞臭師”可以幫助我們抓獲室外空氣的“惡臭”,但在室內,香味和刺激性氣味的污染卻多於臭味。專家表示,大家可以通過一些生活方式的改變,讓自己少受不良氣味的污染。
室內氣味污染更需重視。相對於室外的開放環境,室內往往空間狹小,長時間呆在裡面對人體的健康傷害更大。各種裝修材料應儘量選擇無異味的,完成裝修後通風一兩個月再入住。平時在家除了每天通風,還應經常清理和疏通衛生間和廚房的下水道、通風道、排煙道;清理空調、電冰箱等衛生死角;寵物和室內花草也要經常清潔。有室外環境污染異味或者臭氣的家庭,要注意合理通風防止氣味的進入,並查找污染源,向有關部門舉報。
日化品別選太香的。“香味”已成為市場上不少產品的賣點:香紙巾、香包、濃香的洗髮水等。宋廣生說,濃烈的香氣起不到淨化氣味的作用,反而會導致二次污染,有些更可能是企業為了掩蓋劣質原料氣味使出的“障鼻法”。應儘量選購沒有氣味或氣味清淡的產品。尤其是兒童的玩具和洗護用品,更應該選擇無味的,香味產品對孩子的刺激遠甚于成人。
選用植物性除味劑產品。市場上的空氣淨化劑,消除異味的方式主要有遮蓋、分解、吸附異味三種。遮蓋類產品往往是通過濃烈的香味來掩蓋異味,真正的惡臭污染問題並沒有解決。最好選擇植物性材料製成的分解、吸附除味品,相對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