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一根雪糕幾十種添加劑

面對炎熱的夏天,很多人都會選擇購買一些冰鎮飲料、雪糕來解暑降溫,但是近期頻頻曝出的雪糕食品安全問題卻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重視,最近,有消息稱,據相關部門的調查顯示,一根雪糕竟然含有幾十種添加劑,這樣真的好嗎?下面讓我們具體瞭解下吧,

最近,北京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通知,18種食品被檢測出不合格在全市範圍類下架。

近日,北京食藥監局發佈通報,18種食品被檢不合格在全市範圍下架。雪糕、霜淇淋,給人們帶來美味冰涼感受的同時,菌落超標、添加劑過多、含植物奶油……這些負面的健康效應也如影隨形。

很多人認為,打著“懷舊”、“童年記憶”旗幟的老冰棍更加安全、健康。不過,事實卻並非如此。

調查篇

一根雪糕含幾十種添加劑

假如你仔細的研究雪糕、霜淇淋的產品包裝,就可以發現,在這裡面的添加劑是非常多的。

7月20—24日,記者走訪市場發現,這些產品裡的添加劑少則四五種,多則十幾種,有的標注隱蔽,不仔細找都看不到;有的只標注數字代碼,讓消費者如同看天書。

在某品牌一款奶油雪糕包裝上,記者拿在手上翻看半天都沒找到配料表,直到記者翻開包裝折縫才發現配料表“藏匿於此”。在該配料表上,記者看到食品添加劑有單/雙甘油脂肪酸酯、吐溫80、六偏磷酸鈉、氯化鉀、卡拉膠、甜蜜素、阿斯巴甜、檸檬黃。

這只是小意思,該品牌另一款紅豆類雪糕上的添加劑更多,記者數了下有12種:單/雙甘油脂肪酸酯、羅望子多糖膠、槐豆膠、卡拉膠、羧甲基纖維素鈉、黃原膠、海藻酸鈉、阿斯巴甜、焦糖色、檸檬黃、亮藍。

記者通過調查發現,不管的大品牌還是小品牌,幾乎所有的冷飲產品上面的添加劑的成分都不少於五種,多達十幾種的則非常常見,添加劑在產品配料表上佔據半壁以上江山。

以和路雪一款巧克力味霜淇淋蛋筒為例,配料表寫了5行字,其中光是屬於色素類的就有焦糖色、日落黃、檸檬黃、胭脂紅等11種,此外還有乳化劑、食用香精、增稠劑等各種食品添加劑。而同樣在市場上很受歡迎的一款“巧樂滋”霜淇淋雪糕,配料表的40多項中,屬於乳化劑、增稠劑、人工色素之類的添加劑也不下20種。

調查中還發現,為了讓添加劑看起來“少一些”,一些企業在標注時僅寫上編碼,讓消費者直呼看不懂。

家有三歲寶寶的馬女士非常在意孩子吃得是否健康,她告訴記者,她曾經很認真地查看過家裡常買的幾種雪糕,結果發現,這些雪糕的食品添加劑都是用編號表示的,“根本看不明白”。記者調查發現,和馬女士描述的一樣,很多雪糕包裝上標注的食品添加劑並不是一個明確的名稱,而是數字代碼。以一款雪人雪糕為例,該產品包裝上的配料表顯示含有乳化劑(322、471、433)、增稠劑(412、415、407)、增味劑(621)、著色劑(150C)。

無添加劑不成雪糕

雪糕、霜淇淋裡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添加劑呢?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指出,這些添加劑可以分為四大類:調味、著色、塑形、乳化,而它們都是雪糕香甜口感必不可少的成分。

首先是乳化。甘油脂肪酸酯、磷脂等都是乳化劑,它們能使雪糕的質地均勻、穩定、細膩。

其次是塑形。塑形主要靠增稠劑,如羧甲基纖維素鈉、黃原膠、瓜爾膠和卡拉膠等,增稠劑能使雪糕成為能夠輕鬆咬斷、不易融化的狀態,而不會變成大冰塊,也不會一拿出來就化了。

再次是調味。調味需要甜味劑、酸味劑和香精。乳酸、乳酸鈉、檸檬酸、檸檬酸鈉屬於酸味劑,阿斯巴甜、甜蜜素屬於甜味劑,添加這些成分能在保證甜味的同時降低成本。香精則起到模擬逼真香氣的作用。

最後是著色,亮藍、檸檬黃就是著色劑。

範志紅指出,如果沒有這些添加劑,雪糕的質地就沒法均勻,凍出來的狀態就像大冰塊一樣硬而難吃,既不甜也沒有風味。

那麼,這些添加劑都是化學合成的嗎?範志紅指出,從安全性來說,增稠劑、乳化劑和酸味劑都相當安全,大多是天然食品中的正常成分,而香精和色素則絕大部分是化工合成產品。

食品安全專家董金獅告訴記者,一般來說,添加劑如果按國家標準使用,只要不過量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因為現在添加劑種類比較複雜,有時候會有疊加效應,過多攝入則會給身體帶來麻煩。比如,一些酸度較大的雪糕、冰棍,過多的酸味劑就會導致骨質疏鬆、鈣和鋅流失。另外,過多攝入這些添加劑也會對人體的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等產生影響,尤其對未成年的孩子來說,更會導致身體發育不良,甚至智力下降。

他建議,一般3歲之內的孩子儘量不要吃含有添加劑的食品,3歲以後的兒童也要少吃。處於發育階段的兒童,如果經常過量食用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劑的雪糕等冷飲,將引發消化不良、腹瀉、過敏等問題,影響營養正常吸收,甚至引發相關疾病。此外,雪糕一般含有大量奶油、糖、植物油等高熱高脂成分,過多攝入會增加肥胖概率,還會影響食欲。

懷舊老冰棍未必更健康

要說這兩年哪種冷飲最火,那絕對是各種打著“懷舊”、“童年記憶”旗幟的老冰棍等。不少人認為,這些小時候就開始吃的雪糕冰棍添加劑更少,也更安全。

7月23日,記者走訪了朝陽北路三家售賣雪糕霜淇淋的店鋪,都沒發現老冰棍的身影。三家店主紛紛告訴記者,這種冰棍每次剛進貨就被搶購一空。“下次要買你得早點來才行。”

記者發現市面上除了老冰棍很暢銷外,其他打著懷舊旗幟的雪糕同樣非常熱賣。一款老中街冰棍包裝上寫著“暢銷四十餘年、傳奇成就經典”。一款小雪人雪糕包裝上則標注“熟悉的滋味、開心的回憶”。另一款老奶油雪糕打出的招牌是“成長的我們、不變的味道”。東北大板打出的口號更為直接——“小時候的味道”……這些懷舊范兒的雪糕和其他雪糕相比,大多包裝簡單,售價也相對偏低一些。不過,這些雪糕真能吃出來小時候的味道嗎?

劉女士是一名80後,她告訴記者,這個夏天她基本嘗遍了各種主打“老味道”的雪糕,“味道遠不如以前好吃了。”劉女士說,她特別想讓孩子嘗嘗自己小時候的那種雪糕,“那會兒的雪糕都是純天然的,給孩子吃更安全。”

不過,對於劉女士的這種觀點,專家並不認同。範志紅認為,小時候吃的那種雪糕並非更安全,“那時候人們都無知無畏,添加劑品種雖然比較少,但用量更沒譜。別的不說,冰棍放糖精放色素放香精都是正常操作。那時經常發現冰棍兒局部發苦,其實就是糖精混合不均勻所致。”

記者查閱老冰棍、老奶油等雪糕產品發現,其中的添加劑一點也不比其他雪糕少。而同樣以童年回憶為賣點的北冰洋雙把雪糕曾在2011年被北京市質監局檢測發現菌落總數超標兩倍多。

或是反式脂肪酸的來源

很多人喜歡吃雪糕霜淇淋,大多是因為其香濃可口。不過,這些雪糕霜淇淋很可能是反式脂肪酸的來源。

記者仔細查閱市面上不少冰棍、雪糕、霜淇淋的配料表,發現其中不乏人造奶油、棕櫚油、人造黃油等身影。

範志紅指出,近年來,“霜淇淋可能是反式脂肪酸的來源”這一觀點在國外呼聲很高,原因就是為了讓霜淇淋更為可口且降低成本,很多廠家在產品中添加“部分氫化植物油”,也就是所謂的“植物奶油”這類原料,用它來替代真的奶油。氫化植物油當中含有比飽和脂肪更壞的“反式脂肪酸”,對心臟非常不利,而且容易發胖。

據瞭解,在我國國家標準裡的“奶油”,指的是從新鮮牛奶中提煉出來的油脂。天然奶油中大約含有80%的乳脂肪,剩下的是水及其他牛奶成分,擁有天然的濃郁乳香。植物奶油又叫人造奶油、人造黃油等,它是將植物油部分氫化以後加入人工香料、防腐劑、色素及其他添加劑等模仿黃油的味道製成。記者採訪瞭解到,人造奶油主要是用棕櫚油氫化而成,成本較低,但氫化植物油中含有對健康不利的反式脂肪酸。

據業內人士介紹,霜淇淋分為全乳脂霜淇淋(清型全乳脂、組合型全乳脂)、半乳脂霜淇淋(清型半乳脂、組合型半乳脂)、植脂霜淇淋(清型植脂、組合型植脂)。雪糕和冰棍分別有清型和組合型之分。記者發現,如蒙牛乳酪雪糕杯和巧脆茲雪糕就是“組合型雪糕”,伊利蒙古優酪乳口味雪糕就是“清型雪糕”,主料為全脂乳粉和食用植物油。八喜牛奶霜淇淋就是組合型全乳脂霜淇淋,主料為稀奶油、鮮牛奶。

記者查閱國家標準SB/T 10007-2008《冷凍飲品分類》後發現,霜淇淋的總固形物、蛋白質、脂肪通常都比雪糕要高,這主要是由於使用了牛奶、奶油或植物油脂。

專家指出,乳脂霜淇淋是以飲用水、牛奶、奶油、食糖等為主料,而植脂霜淇淋以水、植物油脂或人造奶油為主料,一般說來,主料為牛奶和天然奶油的產品在口感上和健康程度上都優於用植物油脂或人造奶油的產品。

此外,雪糕霜淇淋裡的含糖量也不低,一般在12%~18%之間。這就意味著,霜淇淋的含糖量比甜飲料還要高。

服務篇

選購雪糕講究多

炎熱的夏季,想要抵禦甜美冰爽的冰棍、雪糕、霜淇淋並不容易。與其一味抵制,不如學著如何挑選和食用。

變形雪糕勿食用

專家提醒,最好不要選購變了形的雪糕,因為這樣的產品極有可能是運輸或售賣中融化變形後複凍的。如果在儲存雪糕產品時沒有達到冷凍要求,不僅會造成產品融化,也會導致產品滋生細菌變質。融化後的雪糕再次冷凍,會造成品質嚴重降低,而且即使重新冷凍也不可能將細菌完全殺死。此類雪糕也不要貪便宜購買。

在購買雪糕時,除了要選購正規的品牌,查看產品是否變形,同時也應留意雪糕的保質期,觀察其是否完好地儲放在-18℃以下的冷凍櫃中,外包裝是否完好,有否滲透或缺損,千萬不要因為貪便宜去購買變了形、過期的產品,以免影響身體健康。

炫彩雪糕謹慎買

色彩總是能引起人們的購買欲望,而這都要歸功於著色劑(色素)。此類添加劑加入與否與口感無關,卻可從感官調動吃的欲望。花花綠綠的雪糕色澤越鮮豔,意味著添加的色素越多,選購時應盡可能敬而遠之。即便是正規廠家的添加劑量符合標準,但長期低劑量食用,依然可能會對健康造成積累性的影響。

也別貪圖便宜購買一些廉價雪糕。要知道,越是廉價的小品牌、雜牌雪糕,通常其中的添加劑含量越多,衛生狀況也更令人擔憂,有的巧克力奶味雪糕甚至配料中根本不含乳製品等,全部為香精色素勾兌製成。

細嚼慢嚥更健康

囫圇吞冰,看似無限爽,實際卻危害多多。不僅會傷害胃腸,還會讓一部分血管瞬間急劇收縮導致血流不暢,過度受涼產生的痙攣還會讓有的人腹痛難忍。

小口吃冰,讓涼意在口腔得到緩衝,可以最大程度保護消化道與內臟器官避免過度受涼。

此外也不要三餐中間或前後吃冷飲。飯前一支雪糕,會造成主食攝入減少或者根本沒有食欲。受涼後的腸胃滅菌功能減弱,如果進食,更易受到食物中的細菌侵害。而飯後一支雪糕,會導致胃部收縮,減少胃酸分泌,會造成消化不良,嚴重的還會導致腹痛腹瀉。

對於過量吃雪糕造成的腹部輕度不適,可小口慢飲溫開水緩解疼痛,若持續腹痛無緩解,則需要及時就醫。

結語:通過對上文的閱讀我們知道,近期,有調查顯示,一根雪糕竟然含有幾十種添加劑,我們都知道,食用過多的添加劑對我們機體是會造成一定的傷害的,因此,大家在平時後買雪糕、霜淇淋的時候一定要多多關注這些食品添加劑的成分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