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緩解便秘 不能依賴“灌腸+開塞露”

名醫大講堂現場爆滿,連過道上都擠滿了讀者。

講座結束後,主講嘉賓郅敏被眾多讀者團團圍住。

郅敏

緩解便秘

不能依賴“灌腸+開塞露”

對於需要用藥的慢性便秘,可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對於頑固性便秘及由結腸狹窄、巨結腸等造成的便秘,則應尋求外科醫生的幫助

名醫大講堂

主講嘉賓: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郅敏副教授

文/任珊珊、翁淑賢

通訊員簡文楊

圖/邵權達

幾天拉不出便,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吃瀉藥”。專家指出,發現便秘後,切忌自行長期服用通便藥物,尤其是果導片、番瀉葉等刺激性瀉藥。還有些便秘患者一遇到排便困難便去灌腸,也是犯了治療大忌。天天灌腸,無論是用溫水灌,還是用開塞露,都可能損傷腸道黏膜,導致腸道正常菌群失調。便秘要找到病根,而不能“治標不治本”。

兩位專家強調,便秘治療的總原則是根據便秘輕、中、重程度,病因和類型,採用個體化的綜合治療,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加強排便生理教育、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增加運動以及調整心理狀態等。

解惑:

糖尿病引發便秘

控糖達標很重要

在講座現場,一位84歲的阿婆說,自己患有糖尿病,加上嚴重便秘,令她焦慮不已,基本上沒辦法自主排便。“我感覺不到大便的排出,是心理問題嗎?”

“對於糖友來說,便秘有可能是糖尿病控制不佳的一個信號。”郅敏說,長期高血糖,會導致神經病變,可以表現為胃腸動力的障礙,便秘是常見的表現之一。這位阿婆對排便的感覺遲鈍,跟糖尿病植物神經和周圍神經病變有關,也跟長期的便秘造成的心理障礙有關。

她建議,對於這類病人,首先是控制好血糖,以助部分植物神經和周圍神經功能的恢復。然後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促動力藥物,如果還緩解不了便秘,再做相關的檢查確診是哪一類型的便秘,再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糾錯:

長期依賴開塞露

難形成正確排便習慣

對於開塞露,便秘患者是又愛又怕。“天天用開塞露幫助排便,是否會增加大腸癌風險?”經常有病人這樣問。還有位阿婆表示,自己每天早上都要用溫水灌腸,“每次灌腸250~300毫升,要灌到第3次才能排便,甚至要用手指探入肛門摳大便。”

郅敏表示,開塞露幫助排便不會誘發大腸癌的風險,但是反復依賴開塞露會導致肛門肌肉不協調運動,甚至是異常收縮或痙攣,並在心理上造成依賴,對培養正確的排便習慣不利。使用開塞露,還會容易損傷局部腸黏膜及肛管,有可能造成其出現出血、糜爛和穿孔。現場那位阿婆的經歷,在慢性便秘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中非常普遍。“長期灌腸不僅會引起腸道菌群失調,還會因為灌腸管造成腸黏膜擦傷。”郅敏指出,因為人的腸壁很薄,如果擦傷,不僅可能出血、穿孔等,還可能導致細菌的異位。便秘一定要找到原因,有針對性的治療才有效,天天灌腸不可取。

任東林指出,便秘患者千萬不能用手指探入肛門摳大便,這樣不僅損傷肛門和直腸,嚴重的還會造成直腸膨出等繼發病變。

小貼士:

便秘分型

要做哪些檢查?

一些相應的檢查包括胃腸傳輸試驗、肛門直腸測壓、排糞造影X線或排糞造影MR等可以幫助醫生正確的分型。

同時,還要進行排除其他疾病造成的便秘,如腸道腫瘤、慢性腎病、糖尿病等,便秘也常與硬皮病、甲狀腺疾病、多發性硬化症、帕金森氏病、脊髓損傷等疾病密切相關。此外,某些藥物如止痛藥、鎮靜藥、抗抑鬱藥、利尿藥、鈣劑、鐵劑也與便秘有關。有報警症狀的需要進行大便常規加潛血檢查以及腸鏡檢查等。

治療:

九成便秘患者可使用藥物

“臨床上,生活習慣調整加藥物治療,可使九成便秘患者病情有效緩解,需手術的僅一成左右。”郅敏提醒說,如果通過生活習慣調整還未明顯緩解,可在醫生指導下考慮用藥物治療。

郅敏介紹,對於慢傳輸型便秘一般使用促動力藥物,如臨床廣泛使用的普蘆卡必利,可使73%的慢性便秘患者獲益。同時也可使用其他瀉藥,如聚乙二醇、乳果糖,但不推薦長期使用刺激性瀉藥,如番瀉葉、大黃、蘆薈或一些中草藥製劑(如腸潤茶),這些刺激性瀉藥如長期使用,可致黏膜色素沉澱,導致結腸黑變病。

據介紹,常見的輕瀉劑主要有以下四種:

1.容積性瀉劑(膨松劑):如小麥纖維素、甲基纖維素等,這類藥有親水性,能吸收小腸腔內液體,增大糞便量,促進排便,但有腹脹、腸脹氣等副作用;

2.滲透性瀉劑:如聚乙二醇等,這類藥因滲透作用使水進入腸腔,也增加糞便量,但服用後可能出現脹氣、噁心、腹痛;

3.刺激性瀉劑:如番瀉葉、大黃、蘆薈、酚酞等,這類藥能改變腸道黏膜的電解質轉運,增加小腸運動與腸液分泌,促進腸蠕動,但可能出現腹痛及大腸黑變;

4.糞便軟化劑:主要是礦物油,這類藥可使水與糞便混合起到軟化糞便的作用,但可存在抑制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的副作用。

此外,臨床使用較多的還有以下幾種:1.潤滑劑:石蠟油、食用油等;2.促動力劑:莫沙比利、普蘆卡必利等;3.微生態製劑:益生菌與益生元等;4.局部治療:開塞露、灌腸、栓劑等;5.中藥治療;6.調節胃腸道動力和感覺的藥物等。

頑固性便秘

必要時需動刀

存在功能性排便障礙的病人還可接受生物回饋治療,其原理是將排便過程中直腸及肛門括約肌的壓力或放電信號以視覺或聽覺信號的形式回饋給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幫患者學習正確的排便動作,教會他們在直腸推進時肛門括約肌放鬆,以助逐漸糾正患者排便時盆底肌不協調的收縮。通常每個療程10次,每次約30分鐘,通常進行2~3個療程;對於混合型,則需要上述兩種方法同時進行。

任東林表示,對於頑固性便秘患者,特別是在合併器質性病變時,若藥物、理療均不能解決問題,在結合患者意願的情況下,可考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