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癲癇專家楊紅宣 一個不太愛笑的醫生

癲癇專家楊紅宣 一個不太愛笑的醫生" alt="癲癇專家楊紅宣 一個不太愛笑的醫生" />

1990年楊紅宣主任獲醫學博士畢業後,就一直從事癲癇疾病的治療與研究工作,之後,楊紅宣憑藉過硬的技術,被北京軍頤中醫醫院作為人才引入。在北京軍頤中醫醫院的幾年間,他主要從事癲癇疾病的診療工作。

作為一位知名專家,楊紅宣主任無疑有著高超的醫術。但他認為,作為醫生,“首先是醫德,然後才是醫術。”

他挑選自己的團隊成員也以這樣的標準來衡量。他強調:“最重要的是人品,以及有團隊精神,技術弱一些不要緊,可以培養提高,如果人的品德出了問題,就會影響整個團隊。”而他自己,更一直身體力行地踐行這個理念。

一天,正在午休的楊主任突然被緊急的電話驚醒,醫院大廳來了一個因癲癇發作而被鉛筆卡在喉嚨的男童,需要緊急搶救。來不及換衣服,楊主任穿著背心短褲,踢著一雙拖鞋從2樓跑到了大廳。

“小孩已經沒有反應了,瞳孔放大,身體發軟。”他意識到已經來不及進手術室,需立刻進行搶救!他馬上叫住旁邊的一位護士長扶著小孩坐在地上,自己則半跪著,借助一個喉鏡,一個鑷子,10秒鐘,成功將喉嚨裡的鉛筆取了出來。回憶起幾年前的一幕,楊紅宣仍然心有餘悸,“再晚一點點,這小孩就救不過來了。”

患兒已經瞳孔放大,搶救風險極大。是否擔心穿著不正規,在大廳直接搶救不具備正規的手術條件,一旦有什麼問題,或者家長不理解,可能對自己非常不利?楊紅宣坦言,當時根本沒有考慮這麼多,事後想起來,確實還是有點後怕,但如果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情,還是會先救人:“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如果在緊急的關頭還在為個人的風險猶豫不決,損失的可能就是一條生命。”

多年後的一天,楊紅宣走在街上,突然有個陌生人激動的跟他打招呼,“楊主任,你不記得我啦?當年就是你救了我的小孩啊,你是我們全家的救命恩人。”

楊主任說,“每每感到工作辛苦的時候,總會想到這些質樸的患者家屬,他們簡單的一句話就是工作的最大動力。”

楊主任說,現在是他最舒心的狀態:科室已經有了一定名氣,每天從四面八方而來求診的人絡繹不絕;培養出來的團隊已經成熟,可以分擔大部分工作;癲癇診療中心也進入了新的研究階段,國內許多的癲癇病醫生都經這裡培訓走出去;每天還可以抽出時間跟家人相聚;現在下班後,可以陪太太到護城河公園散步。很多正在拼搏的年輕醫生和學生,都會無比羡慕他如今的生活。但是“他們只看到目前這一切,不知道我幾十年間為此付出了多少血汗。任何成功都不是理所當然就能得到的,需要努力和用心。”楊紅宣主任說。

這就是楊紅宣主任,一個自稱“不太愛笑”,卻始終將病人放在第一位,堅持用心工作,醫德為上的好醫生。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路,發佈本文為傳遞更多資訊之用,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