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須有哪些作用?玉米須的21種作用
玉米須的作用有哪些?
很多人都不以為玉米須可以食用,在農村,玉米收割的季節,也沒有把玉米須利用起來,其實,玉米須的營養價值豐富,合理的利用可以防病治病,在古代很多醫書當中,都記載了有關玉米須的作用,那麼,玉米須的作用有哪些?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看。
1、玉米須治腎臟炎、初期腎結石:玉蜀黍須,分量不拘,煎濃湯,頻服。(《貴陽市秘方驗方》)
2、玉米須治膽石症(肝膽管及總膽管泥沙狀結石,或膽道較小的結石在靜止期者):玉米須、蘆根各30g,茵陳15g。水煎服,每日1劑。(《全國中草藥彙編》)
3、玉米須治急性腎炎:玉米須60g,西瓜皮30g,螻蛄7個,生地黃15g,肉桂1.5g。水煎服,隔日1劑,連服4~5劑,症狀消退後,服濟生腎氣丸,每日2次,每日6~9g。(《全國中草藥彙編》)
4、玉米須治慢性副鼻竇炎:玉米須曬乾、切絲,與當歸尾乾粉混合,入煙斗燃點吸煙,每日5~7次,每次1~2煙斗。(《全國中草藥彙編》)
5、玉米須治尿道感染:玉米須15g,金錢草45g,萆薢30g。水煎服。(《湖北中草藥志》)
6、玉米須治糖尿病
方一:玉米須30g,黃芪30g,山藥30g,木根皮12g,天花粉15g,麥冬15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7、玉米須預防習慣性流產:在懷孕以後,每日取1個玉米的玉米須煎湯代飲,至上次流產的懷孕月份,加倍用量,服至足月時為止。(《全國中草藥彙編》)
8、玉米須治血吸蟲病肝硬化,腹水:玉米須30~60g,冬瓜子15g,赤豆30g。水煎服,每日1劑,15劑為1療程。(《食物中藥與便方》)
9、玉米須治尿血:玉米須30g,薺菜花15g,白茅根18g。水煎去渣,1日2次分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10、玉米須治急慢性肝炎:玉米須、太子參各30g。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眼。有黃疸者加茵陳同煮服;慢性者加錦雞兒根(或虎杖根)30g同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11、玉米須治高血壓,伴鼻衄、吐血:玉米須、香蕉皮各30g,黃梔子9g。水煎冷卻後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12、玉米須橘皮治咳嗽:玉米須、橘皮各適量。共加水煎,日服2次;止咳化痰、治風寒咳嗽、痰多。
13、玉米須治糖尿病:取玉米須30克,豬胰200克,水煎,食豬胰,喝湯,每天1劑。
14、玉米須治齒齦出血:玉米須50g,置保溫瓶中,以沸水適量沖泡,蓋悶10多分鐘,1日內作數次飲完,每日1劑,7天為1個療程。
15、玉米須治高血壓、頭昏腦漲:玉米須50g,菊花10g,煎湯。此為1日劑量,分早、晚兩次口服。
16、玉米須治腎炎水腫:取玉米須30克,車前草30克,水煎,取汁代茶飲,每日1劑。
17、玉米須治特發性水腫:取玉米須50克,大棗5枚,用開水沖泡代茶飲用,每天1劑,連服1個月。
18、玉米須治妊娠水腫:玉米須30克,冬瓜皮60克,加水1000毫升,煎取300毫升,分2次服,連服5天。
19、玉米須治慢性前列腺炎: 取玉米須6克,馬齒莧10克,開水沖泡代茶飲,每天2劑。
20、玉米須治眩暈:玉米須50g,煎湯代茶,每日1劑,分早、中、晚三次飲用。
21、玉米須治急性膀胱炎:取玉米須50克,車前草20克,甘草6克,水煎取汁溫服,每天2劑。
玉米須歸膀胱經,利水而通淋,尤宜於膀胱濕熱之小便短赤澀痛,可單味大量煎服,玉米須亦可與車前草、珍珠草等同用;玉米須用於石淋,如《貴陽市秘方驗方》以本品單味煎濃湯頓服,也可與海金沙、金錢草等同用。玉米須甘淡滲泄,功專利水滲濕消腫。玉米須治療水腫,小便不利,可單用玉米須大劑量煎服,玉米須或與澤瀉、冬瓜皮、赤小豆等利水藥同用;亦可治脾虛水腫,與白術、茯苓等相伍;玉米須能利濕而退黃,藥性平和,故陽黃或陰黃均可用。可單味大劑量煎湯服,玉米須亦可與金錢草、郁金、茵陳等同用。
玉米須食療作用:味甘、淡,性平;歸腎、肝、膽經;質輕滲降。具有利尿消腫,平肝利膽的功效。主治水腫,小便淋瀝,黃疸,膽囊炎,膽結石,高血壓病,糖尿病,乳汁不通。
可見,玉米須的作用有很多,不僅有食療作用,也有藥用價值,所以人們真的應該好好的利用玉米須來強身健體,尤其是一些有疾病的人,更應該根據醫生的建議,適當的利用玉米須防病治病,玉米須既廉價,用處又大,我們為何要捨棄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