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黃帝內經》養生智慧

名家論壇 賀娟教授在論壇演講。記者 熊波 攝

《黃帝內經》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也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 黃帝內經》在中醫學的地位,好比《論語》之於儒學,《道德經》之於道學一樣重要,這部兩千多年前的作品在醫學發達的今天還有用嗎?

法于陰陽 合於術數

中醫學相信,人通過自己的行為規範一定可以保持健康,預防疾病,延年益壽,即為養生,古人的養生智慧在《黃帝內經》中可見一斑。賀教授提出“內經養生法則”:法于陰陽,合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外避病邪,內養精神。“法於陰陽”是指效法自然界陰陽變化來養生,天地陰陽之氣的變化生成四季,順應自然時令之氣,方能休養生息。

賀教授說:“北方有個習慣,每到春天媽媽都會給成長期的孩子補鈣,還有一首兒歌叫《我和小樹一起長》,很有生物學基礎,這都表明四季變化對人起著很大的作用。”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自然界的規律,人雖是萬靈之長,也要順應這個規律。

賀教授介紹:“人的身體素質和壽命除了與遺傳和生存環境有關,還跟出生季節有關,按由好到壞順序排列分別是冬、秋、 春、夏。為什麼冬季出生的人體質最好?因為母親是春季受孕,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氣血通暢,是生命最 活躍的時期,而夏季出生的人,體質最差,因為母親是冬季受孕,一到冬天手腳冰涼,人體的血液迴圈不好,尤其是宮寒的女性,冬季受孕易流產。”

冬季養生 陽氣閉藏,宗旨是促進陽氣的“閉藏”。陽氣是生命活動的基礎,古人判斷生與死的標準即為體溫,溫則生,寒則死。賀教授表示:首先,“冬季應多睡些懶覺,睡眠是人體陽氣 閉藏的重要方法,早臥晚起,必待日光”;第二,“冬季是一個內斂的季節,情緒要穩定”;第三,“去寒就溫,寒為百病之首,寒邪從腳入,最不能凍的就是足,冠心病、肺部腫瘤都因足寒而起,慈禧太后的養生秘訣是‘頭要涼,腳要暖’”;第四,“房事要節制,古人主張房事應“春一、夏二、秋一、冬無”;第五,“宜食溫熱、黑色食物,增苦減鹹”,冬季宜溫補羊肉、牛肉、驢肉、鮮魚等肉類,蔥、薑、花椒 、茴香、大棗等,“肝應春,心應夏,肺應秋,腎應冬”,冬天補腎應多吃黑桑葚、黑芝麻、黑米、黑豆 、冬蟲夏草、海參等黑色食品,並注意補陽與滋陰、順氣結合,“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 第六,“無泄皮膚”,運動要減少,冬天不益過多出汗。

《黃帝內經》成編于戰國時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專著。在國學經典中地位獨特,是唯一一本以聖王之名命名的書。

《黃帝內經》總結了春秋至戰國時期的醫療經驗和學術理論,並吸收了秦漢以前有關天文學、曆算學、生物學、地理學、人類學、心理學,運用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論,對人體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治療與預防,做了比較全面的闡述,確立了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 成為中國醫藥學發展的理論基礎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