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生地的功效

生地在中醫中藥中有著很多的地位,生地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等多種功能,我國最偉大的醫學家李時珍更是把生地當成最好的一種養生保養品,他認為生地是一種最好的中藥,對不僅能治療很多的疾病,同時對身體的保健也是很重要的。

當然了對於便秘患者來說生地還有預防便秘的功效呢?因此對於現在人來說生地是一種最好的保養品,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多吃一些生地以便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生地也叫生地黃,來源於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黃的新鮮或乾燥的塊根。秋季採挖,將地黃緩緩烘焙至約八成幹,並內部變黑,捏成團狀,為生地黃。

生地味甘而苦,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質潤降泄的作用,用於熱病、舌絳煩渴舌、陰虛內熱、骨蒸消渴、吐血、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等症。常用中成藥有 六味地黃丸、地 黃明目丸、知柏地黃丸、消渴丸、三九胃泰、烏雞白鳳丸、匯仁腎寶、消糖丸等。

李時珍對生地黃的評價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輕身不老。"

1、具有清熱涼血功效。本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能清營血分之熱而涼血。用於溫熱病之高熱、熱入營血、口乾舌燥、夜熱早涼者,處方如清營湯。另外,本品通過涼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於血熱的 各種出血症。

2、養陰生津。本品質潤多液能養陰,味甘性寒能生津,有養陰潤燥生津作用。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治溫病傷陰,腸燥便秘,如增液湯。

用於溫熱病後期、邪熱傷津者。另外,取本品滋陰清熱作用,常用于治療陰虛火旺的口幹口渴、頭暈目眩,處方如六味地黃丸 、消渴病屬熱盛傷津者亦可用生地治療。

凡溫熱病後期,餘熱未盡,津液耗傷,口乾舌燥,夜熱早涼者,可與青蒿、鱉甲、知母等配伍(青蒿鱉甲湯);凡溫病血熱發斑者,可與牡丹皮、白芍、犀角(水牛角代)配伍;凡心陰不足,心火偏亢 , 驚悸怔忡,心煩不眠者,可與黃蓮、朱砂等相配。可用於治溫熱病熱入營血,血熱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生地甘寒質潤,既善涼血瀉熱,又善養陰生津。凡血分有熱及諸髒津傷陰不足者,均為常用之品。藥用時煎服,10~30g,鮮品用量加倍,或以鮮品搗汁入藥。本品勿令犯銅器,令人腎消並白髭發,損榮衛。

生地黃適合人群: 脾虛泄瀉胃寒食少、胸膈有痰者慎服。

生地黃食物相克: 本品與蘿蔔蔥白、韭白、薤白相克

總得來說生地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中醫藥,生地對治療很多疾病都有著很好的療效,在這裡我要提醒大家提吃了生地以後最好不要吃蘿蔔,韭菜,之類的會與生地發生反應的食物,同時在吃生地的時候最好能跟醫生諮詢一下相關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