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淺談中國射箭運動史

射箭在我國有著久遠的歷史,可謂是中國古代體育專案的鼻祖,據考古發現,它在距今兩萬八千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中國的射箭運動史由來已久

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峙峪人文化遺址,曾經發現了一件距今兩萬八千年前的石箭頭,這表明當時人類已經在開始使用弓箭了,這是用石頭磨制的箭頭,綁在木杆上作為當時射箭的用具。摩爾根在《古代社會》一書中,把弓箭的發明使用,作為由中級蒙昧社會向高級蒙昧社會開始過渡的一個重要標誌。他說:”由於有了弓箭,獵物便成了日常食物,而打獵也成了普通的勞動部門之一了。”弓箭的使用對於上古仕會的進步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由於弓箭具有強大的殺傷能力,增加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威力。

據《太平御覽》三百四十七卷記載,夏朝已經有了教授射箭的專職教員,同時還有了習射機構-“序”。夏之大學稱“序”。《孟子》雲:“序者,射也”。商朝沿襲了夏朝的習射制度並有所發展,亦有專人從事習射的管理工作。《禮記·王制》雲:“耆老皆朝於癢,元日,習射上功”。說明當時學校習射是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

據《太平御覽》三百四十七卷記載,夏朝已經有了教授射箭的專職教員,同時還有了習射機構-“序”。夏之大學稱“序”。《孟子》雲:“序者,射也”。商朝沿襲了夏朝的習射制度並有所發展,亦有專人從事習射的

管理工作。《禮記·王制》雲:“耆老皆朝於癢,元日,習射上功”。說明當時學校習射是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在弓箭製作方面,春秋戰國時期已具有一套完整的方法和經驗。對於弓箭的選材、製作程式和規格都有嚴格的規定,並有專門的弓匠來製作。弓箭的種類與西周時沒有太大的差異,只是製造更加精細。箭鏃同屬中軸制及三棱制的範疇,而形式卻是多種多樣的,真所謂萬變不離其宗。

春秋時期還發明了弩,它又比弓先進了一步。一個是比弓射的遠,二是命中率比弓高。到了戰國時期弩已增加到四種。在《吳越春秋》中,詳解了關於弩射之法,當時對弩射研究的深入程度反映了它的重要地位。

到了漢代,隨著鐵制器械的發展,青銅箭鏃逐漸地向鐵箭鏃發展。射箭運動除了在實踐上有了很大的發展,在理論上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總結,僅《漢書·藝文志》記載的射法,就包括《李將軍射法》、《魏氏射法》等等有八種六十九篇之多。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射箭出現了專業的比賽,在《魏宗室常山王遵傳》裡邊,曾經記載了這樣一件事:當時的北魏孝武帝在洛陽的華林園舉行了一次射箭比賽,他把一個能容兩升的酒杯,懸于百步之外,讓19個運動員進行競射,最後誰把這個酒杯射著了,誰就把這個酒杯據為己有,這在當時叫“獎盃賽”,在中國體育史上,這可是最早的一次獎盃賽了。

從魏晉南北朝開始一直到隋唐,射箭活動得到了巨大發展。唐代武則天設立了武舉制,在武舉制裡規定了九項選拔和考核人才的標準,其中五項是射箭,包括長跺、馬射、步射、平射還有筒射等等。從唐代到宋代,整個射箭在民間更為普及,根據有關文獻記載,在當時的河北一帶,民間組織的“弓箭社”就有六百多個,參加的人員有三萬多,這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專業運動員組織了。

清朝時期,由於滿族人入主中原,把少數民族的射箭活動也帶入中原,射箭得到了更廣泛的開展。康熙61年(1722年),曾經將“木蘭秋獮”定為恒制,把承德作為涉獵的一個重要活動場所,提高了整個射箭的開展。當時,由於射箭活動比較普及,加上清代中後期西方的火器在中國進一步普及,射箭逐漸地從軍事領域退出去了,演變為一種純粹的射箭比賽,中國的射箭運動史大家可以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