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中老年保健之入秋自我保健

秋季宜進補,由此可見秋季是身體對身體保健及養生最佳的季節,目前天氣已開始轉冷,秋季即將來臨,那麼入秋之後中老年保健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呢?

老年人入秋自我保健

入秋以後,氣溫變化較大。老年人由於各臟器功能處於衰退階段,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差,因此入秋以後,老年人搞好自我保健尤為重要。

首先要適當增強鍛煉,以適應氣溫的變化,增強抗病能力。秋季,日照充分,陽光又不是很強,是戶外活動的最好時期。老年人可根據自己身體的狀況,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戶外活動,身體條件好的可以選擇爬山、釣魚、郊遊等活動。而體質較差的則可以選擇一些活動量較小的專案,如戶外散步、打太極拳、練氣功等。應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服,不能像年輕人那樣採取"春捂秋凍"的鍛煉方法,以防寒氣侵襲,引發呼吸道疾病和其他慢性病的復發。

其次就是要合理調整營養,注意飲食衛生。早秋季節,氣溫仍然較高,是蚊蠅孳生和病菌繁殖的最佳時期,痢疾、腸炎等腸道傳染病發病率高,食物中毒也比較常見,儘量少吃生冷食品及海鮮類食品。家中吃剩的食品,下餐再吃時也一定要充分加熱,否則進食後很可能導致急性胃腸炎或食物中毒。晚秋季節,氣候比較乾燥,老年人常顯得津液不足而出現口乾舌燥,大便秘結等症狀。此時應合理調整飲食結構,多吃一些潤肺生津的食物如豆漿、番茄、梨、香蕉、大棗、蓮子及禽蛋等。不吃或少吃辛辣食品,以改善臟腑功能,增加抗病能力。

另外,老年人還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正確地把握自己,家務勞動要適度,身體如有不適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

#p#副標題#e#

老年人如何安度"多事之秋"

人們常把果實累累的秋季,稱為"金色的季節",然而,對於老年人來說,秋季卻是一個"多事之秋"!這是因為,秋天的氣候與許多疾病的暴發關係密切。

由於秋季氣候多變,寒暖不定,往往讓人不易適應,外邪乘虛而入,使人致病。

秋天,由於氣流、氣壓、氣溫等氣象要素的變化,人體遇寒冷常常使皮膚及皮下組織血管收縮、血壓偏高,血管容易脆裂,所以也是高血壓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風等疾病的高發季節。健康的老人也應小心提防,如果此期間老年人常感頭痛、頭暈、肢體麻木、胸悶、氣短等,則應及時到醫院檢查,弄清病因,早日治療。

另外,秋天溫差大,中午熱、早晚涼,老年人鼻粘膜的免疫球蛋白分泌減少,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易患感冒,所以,外出時衣著不要太少,以免受涼,而且最好不要過多出入公共場所。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三場秋雨要穿棉"。因此,老年人在秋天一定要經常收聽收看天氣預報,尤其是要根據天氣變化注意增減衣服。這對預防老年人患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秋季的身體保健決定著入冬以後老年人的抵抗力,因此在秋季這個各類疾病易發的季節,中老年朋友們要多加小心提放,重視中老年保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