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老人吃藥要避開心理誤區

老年人是用藥的大戶,正因如此。臨床藥師提醒老人吃藥要避開心裡誤區。尤其是老人身體機能都在逐漸的退化,用藥更需謹慎。在臨床工作中,老年人對治療用藥存在一些心理誤區,現簡析如下。

各種藥品廣告很多,不少廣告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只講藥物治病的效果,不談藥物的毒副作用,這會對人們的心理產生巨大衝擊。特別是老年人,過分相信廣告宣傳,認為這些藥對自己的身體有益,於是便點名要藥,或自己到藥店買藥自服。其實,這種做法是很危險的,劑量不易把握不說,有時還可能用反了藥,比如感冒有“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之分,用錯了藥,結果會適得其反。

不按醫囑服藥

有些老年人是老病號,認為自己對自己的病情比較瞭解,於是就經常不按醫囑用藥或病情稍好就停藥。例如:有些高血壓病人在血壓剛達到正常後就減藥或停藥,而高血壓病一旦確診則應終身服藥,隨意停藥易引起病情惡化或加快病情進展。臨床上很多藥物是不能隨便減量或突然停服的。再如,有些人咳嗽較重,便把一瓶咳嗽糖漿一天服完,這樣做輕則會引起不良反應,重則可致突然死亡;有些患感染性疾病的老人用了抗生素後病情剛剛緩解,就把藥停了,結果不是造成病情復發就是產生耐藥性。

不按時服藥

要想使機體對藥物能較快而完全地吸收,並達到適當的血藥濃度及最佳治療效果,應在規定時間內給予恒定劑量,即強調服藥的時間性。實際上,進餐前後服藥對藥物的吸收率也有很大的影響。例如,降壓藥一般應在晨間服用,對胃有刺激性的藥品應在飯後或飯中服用,降血脂藥宜在睡前服用。而有些老年人不遵守這些用藥規律,隨意性較大,這樣會直接影響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