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中藥知識——雞屎藤

雞屎藤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等功效;雞屎藤又名臭藤,名如其物:“搓其葉嗅之,有臭氣,故叫臭藤;對於雞屎藤,相信大家還有很多疑問,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一一解答。

雞屎藤

雞屎藤又名臭藤、雞矢藤、雀兒藤,為茜草科植物雞屎藤的全草及根。《綱目拾遺》載:“搓其葉嗅之,有臭氣,未知其正名何物,人因其臭,故名臭藤。” 雞屎藤及諸“臭”、諸“屎”之名皆取意於其臭氣。雞屎藤在栽後9~10月除留種的外,每年都可割取地上部分,曬或涼幹即可入藥。

其性平,味甘酸,入心、肝、脾三經。含有雞屎藤苷、雞屎藤次苷、雞屎藤苷酸、車葉草苷、去乙醯車葉草苷、矢車菊素糖苷、矮牽牛素糖苷、蹄紋天竺素、摁貝素及羰基混合物等成分,具有祛風除濕、消食化積、解毒消腫、活血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療風濕疼痛、腹瀉痢疾、脘腹疼痛、氣虛浮腫、頭昏食少、肝脾腫大、瘰鬁、腸癰、無名腫毒、跌打損傷等症。

《草木便方》載雞屎藤“補虛勞,調理脾胃元氣,治病後虛腫、耳鳴”。《綱目拾遺》亦載其“治風痛腸癰,跌打損傷,流注風火,癰毒,散鬱氣。洗疝,合紫蘇煎湯”。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雞屎藤所含的總生物鹼有鎮靜、鎮痛和抗驚厥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褔氏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浸膏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鏈球菌也有抑菌作用;能抑制腸肌收縮,並能拮抗乙醯膽鹼所致的腸肌攣縮。其注射液和乙醚提取物對坐骨神經腓腸肌均有傳導阻滯的局麻作用。

臨床報導,用雞屎藤製成注射液肌注,每次2~5毫升(每毫升相當生藥5克),有較好的止痛作用,適用於胃腸疼痛,膽、腎絞痛,各種外傷,骨折,術後疼痛及神經痛等;用雞屎藤葉或嫩芽擦患處,可治療神經性皮炎等皮膚病,每次塗搽5分鐘,每日2~3次;用鮮雞屎藤30克,薯茛15克,加紅糖適量,水煎2次分服,同時用牛皮消葉、雷公藤、苧麻根適量,加少許鹽搗爛外敷,每天1次;雞屎藤30克水煎服,治氣鬱胸悶,胃痛;雞屎藤或根60克,酒水煎服,治關節風濕痛;鮮雞屎藤60克,酒水煎服,渣或另用鮮葉搗爛敷患處治背疽。

溫馨提示:通過以上介紹,大家也掌握了雞屎藤的基礎知識,但小編要提醒大家的是,中藥知識博大精深,要想瞭解透徹,還需多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