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央視曝光:室內空氣檢測存貓膩

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在不斷完善自己的生存環境,近年來,室內環境污染對人們造成的各種傷害日益增加,人們對此的重視也與日俱增,於是,各種室內環境檢測和治理機構應運而生,這些室內環境檢測真的對大家有幫助嗎?而人們居住的環境又真的有那麼糟糕嗎?一系列的問題,讓很多人開始遲疑。

據初步統計,截至2008年,北京市登記在冊的室內空氣品質檢測機構數量就已達67家,而目前在網上隨意便可搜索出數百家。巨大的市場反映出火暴的消費需求。然而,當人們將希望寄託在這些機構上時,很多人卻發現掉進了騙局。

超標1.5倍被誇大為8倍

央視《焦點訪談》3月份曝光了一家頗具規模的室內空氣品質檢測公司和一家治理公司。原來,看似毫無關係的兩家公司其實存在裙帶關係。該檢測公司初次檢測污染超標,再推薦價格昂貴的治理公司,並宣稱複檢合格。然而經正規機構檢測後,業主發現,不僅污染程度沒降低,反而因其治理方法不當,造成了二次污染。

山西省室內環境污染防治協會負責人程鐵柱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室內空氣檢測市場確實混亂,民間有資質的機構數量不多。一些不規範的檢測單位,全憑低價搶佔市場,檢測結果準確性很低,甚至還有人為操縱檢測結果的。

程鐵柱告訴記者,他就曾遇到一個典型案例,消費者懷疑家裡空氣品質不合格,找來一家公司檢測,結果室內污染超標8倍。該公司稱,因為污染太過嚴重,一定要立即治理。這位消費者事後起疑,在同事的建議下找到一家有資質的機構進行檢測,卻發現超標實際為1.5倍。

空氣檢測存在4大陷阱

空氣品質檢測市場魚龍混雜,總體來說,消費者進行室內空氣檢測和治理時,最容易遇到以下4類陷阱。

網上誇大宣傳,杜撰掛靠機構。一些不正規的檢測機構在官網上注明其為某某部委的指定單位,或掛靠某某權威機構,有著國際領先的先進技術設備。有些公司還會購買權威搜尋引擎的搜索頭條位置,以提高關注度。

利用免費檢測做誘餌。室內環境檢測機構和治理單位屬於“裁判”和“運動員”的關係,按照國家規定,空氣檢測與治理不能由一家公司來做。然而,現在卻有一些治理公司,利用消費者想省錢的心理,用“免費”檢測做誘餌,再高價售賣治理產品。

使用不規範儀器,誇大污染程度。一些做空氣檢測的機構,號稱使用了先進的儀器設備,能夠當場出檢測結果。事實上,真正規範的設備不可能當時出結果,而是需要將採樣帶回實驗室進行分析。而且有些可擕式的所謂“六合一”、“八合一”設備,檢測結果受人為因素影響很大。

誇大所用治理產品和技術的性能。室內環境污染檢測治理是一門專業和複雜的技術,更多時候需要的是綜合治理。有些公司聲稱只要用產品在屋裡噴一噴,就能在48小時內徹底去除甲醛;而在國際上,沒有任何一種產品可以在短時間內徹底去除甲醛。某些含氨的化學藥劑,可能暫時分解甲醛,但不具有持續治理的效果。

如何治理室內空氣

並非所有新裝修的房屋都需要專業檢測,如果裝修時所選建材環保性能好,而且沒有“過度裝修”,家人進去後也沒有發覺明顯異味或不適感,就無需專業人士進行檢測,如果實在不放心,可以自行購買甲醛測試劑進行初步測試;如果新房裝修後,覺得有刺鼻的氣味,家人有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尤其孩子總是有感冒症狀,並且離開家一段時間就有明顯好轉,則可初步判斷為室內空氣污染超標,可以請專業機構做進一步檢測。

對於尚待規範的市場,究竟該如何挑選正規的檢測公司呢?

首先,查看資質,室內環境檢測機構必須獲得省級以上品質技術監督局頒發的“資質證書”。檢測後必須為消費者出具檢測報告,且報告上必須加蓋“CMA”紅章和檢測單位公章、騎縫章等。鑒於現在一些無資質機構會從網上下載合格樣本,充當自己的檢測報告。程鐵柱提醒,消費者拿到報告後一定要仔細查看報告是否為列印件或影本,是否除了授權簽字人、審核人、批准人和日期等4項為手寫體外,其他均為列印。

其次,在瞭解檢測機構資質時,可提出上門參觀實驗室的要求,如果對方以各種理由拒絕,就要小心了。

最後,正規檢測機構在出具報告時,絕對不會推薦治理公司或產品。但通常,報告結尾會附有治理建議,包括開窗通風幾小時,可以擺放哪些植物等,以供消費者參考。

其實,並非所有污染都需使用產品治理,程鐵柱提醒,如果檢測結果顯示污染不重,開窗通風、擺放活性炭和植物等方法都很有效。若想加快有害物質揮發,在不住人時,可將室內溫度調到30℃以上,關閉門窗3—4小時後,再將所有門窗打開通風2小時左右。每週一次,一個月後有害物質就會明顯減少。

使用活性炭2—3個月後就應晾曬2—4小時,方可恢復其淨化功能。如此方法可重複4—5次。此外,還可以大量擺放吊蘭、綠蘿等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