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網路問診到底是不是方便了用戶?

生資訊服務管理辦法,規定不得從事網上診斷和治療活動,但該辦法不僅條款老舊、較空,而且操作起來比較困難,單靠衛生部門一家單位很難追查。 據介紹,經過我省衛生廳審批的醫療類商業網站非常少,大多數網站都是未經審批而運營的,它們的ID往往不在南京,甚至不在國內,而且不斷改頭換面,很難對其進行監管。如今網路診療活動方興未艾,涉及資訊部門、宣傳部門、工商部門、衛生部門等多個環節,專家說,有關部門應儘快拿出切實可行的新辦法,來給魚龍混雜的網路問診套上籠頭。

導語:現代的通訊工具讓大家的生活能夠足不出戶的解決所有問題,甚至連看病都能在家中進行,這樣的方法到底可不可行?我們看看大家的意見。

南京走出的“養生大師”馬悅淩,最近被揭出並無醫師資格證。因為沒有實體的門診場所,她一直都是通過網路平臺宣傳自己、進行網路行銷和診療。“網路問診”,這種新型的看病方式,也因此受到更多人關注。

被調查者六成曾網路問診

很多網友都有這樣的經驗:有個小毛小病的,不用出家門、不用排隊掛號、不用看醫生臉色,敲敲鍵盤上上網,就能大致有個判斷。但是,這樣的問診到底靠不靠譜?網路背後“指點迷津”的醫生、專家們,到底是何方神聖?記者就此展開一番調查。

炎炎夏日,正是西瓜的上市旺季。孕婦可以吃西瓜嗎?南京市建鄴區某小學胡老師,在電腦上輸入“懷孕後可以吃西瓜嗎”,馬上就找到了令其滿意的答案:“少量吃西瓜是可以的”、“不要吃冰箱裡拿出來的”等。

方便、快捷地獲取醫療常識,是網路問診興起的主要原因。南京市機關公務員“80”後小張,是個熱衷於網路問診的年輕爸爸。這種習慣的養成要追溯到其女兒出生前。“從老婆懷孕,到孩子出生,有不懂的地方就上網查看。”小張告訴記者,不用上醫院,許多問題上網一查就有答案,複雜的問題還可以免費諮詢“網路醫生”,資訊全面,省事省錢真划算。

和胡老師、小張一樣,有很多人一旦感覺到不適,不是想到去醫院問診,而是首先在網上尋醫問藥。前不久,國內某媒體發起的一項關於“你是電子病人嗎”的網路調查顯示,數千名參與者中,超過60%的人在身體感到不適時,第一反應就是“上網查查,看看咋回事”。更值得關注的是,當網上資訊與醫生診斷不同時,只有50%多的網友表示會相信醫生。

記者調查發現,除了健康知識的詢問外,網上問診,最多的是以婦科病、人流、不孕、男科、骨科、泌尿或癲癇等疾病為主,再有就是肝病類的。因為許多人覺得這些問題比較私密,不好意思當面諮詢醫生,而網上問診隱私性強,所以此類網站也特別多。

不少網站成了變相“醫托”“藥托”

利用網站搜索工具,記者試著輸入“前列腺”三個字,一下子找到相關結果約7170萬個。排在前列的幾乎都是號稱“專治前列腺炎的某醫院”的網站,打開網站就能看到醫院介紹、線上諮詢、預約掛號等。不少線上醫療機構紛紛打出“百姓放心示範醫院”、“消費者信得過單位”、“十佳醫療單位”等招牌,以期贏得信任。

昨天上午,記者隨機選取了其中一家網站,以“小便發黃”為由進行諮詢,剛剛點擊線上諮詢,便有一位自稱姓程的網上值班醫生熱情地“打招呼”了。

“有尿頻、尿急、尿痛的情況嗎?”“有尿分叉、尿等待、小腹墜脹等症狀嗎?”程醫生的一連串發問,讓記者很是尷尬。在明確自己沒有上述症狀後,記者試探性地詢問道,“我的身體症狀是否應該屬於喝水少的原因?”

“經過問診,你不能單純考慮這個原因,需要來院經過我們的面診分析,考慮相關檢查項目,為你明確診斷是否存在病因。”隨後,程醫生力邀記者儘快到其所在醫院就診,並熱情地為記者預約了泌尿外科主任專家。

“今後我再也不上網看病了。”回想起不久前網路問診的遭遇,南京玄武區市民吳女士至今心有餘悸。因為肚子痛,她上網諮詢一位線上“專家”,並聽從勸告去“專家”所在的醫院做了檢查。幾項小檢查就花了200多元,又說宮頸輕度糜爛、盆腔積液,另外還開出了900多元的藥。不僅如此,醫生還忽悠說她病得很嚴重,需要做手術,手術費至少1000多元。吳女士晚上想想不對勁,第二天重新到公立大醫院做了檢查。醫生診斷說只是普通的炎症,用用藥就可以了,根本用不著開刀。

據業內人士透露,不少線上“專家”在網上接受諮詢,通常簡短問個三兩句話後就直接建議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沒病說成有病、小病說成大病,是他們常用的伎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誘導患者到自己所在的醫院看病或者買藥,成了變相的“醫托”、“藥托”。更令人擔憂的是,線上回答患者問題的,多數不是真正的專家,一般來說,由專家的實習生或小醫生“代勞”回答的還是算好的,不少是護士或聘請過來的文案經過簡單培訓後就“上崗”,這些披著馬甲的 “專家”,一時讓人真假難辨。

誰來為網路問診套上籠頭

據記者瞭解,在網上給患者提供診斷服務的,大部分是一些醫藥網站、民營醫院,有的甚至是不明身份的個人。在這些網站接受診斷甚至治療,風險顯而易見。

除了誤診的危險,維權難度較大也是網上問診另一弊端。南京市衛生局醫政處有關人士認為,由於“網上醫生”的資質缺乏核實認定,其醫療行為還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予以規範,一旦發生誤診出了問題,患者可能無法找到給出治療意見的“醫生”,相關部門也無法調查取證,患者維權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網路問診中,民營醫院、商業網站紛紛粉墨登場,為何公立醫院按兵不動?據記者瞭解,在我省,僅有少數公立大醫院的專家利用業餘時間開辦個人網站,或專家以個人名義與商業網站合作。“大醫院不是不積極,而是大醫院專家平日裡連主動來醫院求診的病人都看不過來,哪裡還有時間到網上去回答患者問題呢?”南京鼓樓醫院外宣辦負責人坦陳,網路診療猶如隔山打牛,不確定因素太多,古代醫生還講究個“望聞問切”呢,僅憑網上患者說幾個問題,就輕易下診斷,未免太草率,這是對患者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鼓樓醫院泌尿外科主任一方面表示,認同公立醫院應主動介入網路問診,另一方面又感到“也很無奈”。“就像我吧,每天工作日程都排得滿滿的,最多一天要做3台手術。此外,要會診、要帶研究生,還要搞科研……”他表示,公立大醫院的專家一般都無暇顧及回答線民提問。

“國家明確要求,在網路上只能進行健康知識宣傳,而不能對患者看病、開處方、賣藥,但有些網站卻打著‘擦邊球’,以醫生建議的名義向患者推薦藥品。”據省衛生廳有關人士介紹,衛生部於2001年曾經出臺過“互聯網醫療衛生資訊服務管理辦法”,規定不得從事網上診斷和治療活動,但該辦法不僅條款老舊、較空,而且操作起來比較困難,單靠衛生部門一家單位很難追查。

據介紹,經過我省衛生廳審批的醫療類商業網站非常少,大多數網站都是未經審批而運營的,它們的ID往往不在南京,甚至不在國內,而且不斷改頭換面,很難對其進行監管。如今網路診療活動方興未艾,涉及資訊部門、宣傳部門、工商部門、衛生部門等多個環節,專家說,有關部門應儘快拿出切實可行的新辦法,來給魚龍混雜的網路問診套上“籠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