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中藥從“平民”到“貴族”的蛻變

企共抓藥源安全 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秦玉峰:中藥企業未來發展資源稀缺日益顯現,已經成為中藥行業共同面對的危機。目前這種情況已經造成中藥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受到較大損害。如何解決這個困窘的局面?我認為,為緩解上游原料資源短缺所造成的壓力,藥企成員可以結成戰略合作夥伴,攜手解決藥材資源的短缺問題。品牌藥企通過共建原料基地、共同搭建儲備交易平臺等方式切實從根本上保證原材料的安全。品牌藥企從製藥口達成聯盟,充分說明中國醫藥產業從製造進入到了一個品牌精細化運營的階段。

導語:為何一向以平民身份出現的中藥材,搖身一變,成為了“貴族”,是什麼原因導致藥材的上漲,又該怎樣合理的調控藥材的價格呢?

新聞背景:向來以“平民”角色出現,以“簡、便、驗、廉”為優勢的中藥,近來搖身變成“貴族”。日前,第三屆中國品牌藥企沙龍(簡稱APS)在山東青島舉行,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秦玉峰、雲南白藥董事長王明輝、天士力集團董事長閆希軍、滇虹藥業董事長郭振宇、三九醫貿總經理邱華偉、江中藥業常務副總經理郭勇、康美藥業總經理許冬瑾等中國醫藥界主流企業的領軍人物共謀出路,應對中藥材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

現狀篇——

上游價漲:一年間八成中藥漲價

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資訊中心資料顯示,相比去年,我國市場上的537種中藥材,有84%都呈現漲價趨勢,平均漲幅109%。中藥材進入上漲通道,專家分析指出,一方面是由於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中藥材種植發生變化導致需求量上升,另一方面,自然災害增加導致中藥材減產,二者成為中藥材原料普遍短缺、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

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秦玉峰舉例說,阿膠生產所用的主要大宗藥材黨參價格由年初42元/公斤漲至124元,噸差價8.2萬元。驢皮價格每公斤漲幅15元,漲價增加成本7500萬元。而且,多年來毛驢產量不斷下降。上世紀90年代起家驢存欄量以年均26.7%速度遞減,據推算,如果不及時進行干預,到2030年,將無驢皮可用。

在上游藥源不可遏制的漲價風波下,藥企向上游進軍,通過擴大原料基地,保證所選用的中藥材種植規範、品質穩定、供應持續就顯得格外重要。東阿阿膠集團在此方面走在了前列,除了在新疆等地建立了13個養驢基地以外,目前正在開發的GAP基地專案還有黨參和地黃。至2011年,地黃試驗田示範區已經從最初的40畝增長到800畝。

下游亂象:同一藥方相差500元

健康時報記者接到讀者眾反映,同一個14味中藥藥方在不同的醫院抓,價格竟然差出500多元。

經記者調查發現,同一藥方不同醫院不同價格的背後與中草藥管理體制混亂密切相關。發改委規定,中草藥是按照農產品進行管理的,沒有指導價,價格跟著市場供需走。中藥材種植受氣候、地理等環境影響較大,而且這幾年人們對中草藥的需求越來越大。這些因素都在推高中草藥的價格。此外,公立醫院按照25%加成銷售中藥材,價格越高,那麼醫院的利益就越大。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藥用植物研究所名譽所長肖培根曾明確表示,中藥材價格難題就在於這個指導價如何定下來。定價標準就需要有品質標準,但是中藥目前就缺這個。

出路篇——

機遇 趁勢理順藥材產銷機制

健康時報特約評論員魏英傑:在當前通脹背景下,中藥材價格普遍上漲是市場趨勢,而遊資炒作加劇了價格漲幅。遊資之所以“得逞”,一方面在於中藥材價格被低估,另一方面在於中藥材產地集中,產量不穩定。所以,這輪價格波動恰好提醒了一點,就是中藥材價格的穩定有賴於加強理順其產銷機制。即要根據中藥材生產特點,儘快增強其生產能力。比如對於一些野生中藥材,鼓勵和推廣人工種植。而對於人工種植中藥材,則應加強市場機制,使其流通順暢,產銷趨於平衡。最終改變中藥材靠天吃飯的特點,讓其適應現代社會的生產和銷售體系。這樣即便出現價格波動,也很快就能恢復。

監管 政府與市場需聯手治漲

健康時報特約評論員范正偉:價格是價值的體現。價格上漲,至少是對中醫藥價值的肯定,這正是中醫藥繁榮的基本前提。當然,光有這種肯定與認可還不夠。再好的東西,如果貴得人們消費不起,必然會“曲高和寡”走向衰微。

從“貴族化”證明價值,再到“去貴族化”實現普及,這應是中醫藥發展的合理邏輯。在這方面,固然要強調堅持走市場化的路子,但更要看到,諸如導致中藥價格暴漲暴跌的供需不足等因素,凸顯了中藥“自生自滅”式尷尬、政府“看得見手”的缺位。因此,如何更好地將政府與市場結合起來,將是中藥價格暴漲帶來的最大啟示,而這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題中之義。

自救 品牌藥企共抓藥源安全

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秦玉峰:中藥企業未來發展資源稀缺日益顯現,已經成為中藥行業共同面對的危機。目前這種情況已經造成中藥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受到較大損害。如何解決這個困窘的局面?我認為,為緩解上游原料資源短缺所造成的壓力,藥企成員可以結成戰略合作夥伴,攜手解決藥材資源的短缺問題。品牌藥企通過共建原料基地、共同搭建儲備交易平臺等方式切實從根本上保證原材料的安全。品牌藥企從製藥口達成聯盟,充分說明中國醫藥產業從製造進入到了一個品牌精細化運營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