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中美合作發展中醫 凸顯中醫療效

定了基礎。 美國駐華使館代辦王曉岷、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補充替代醫學中心副主任傑克凱林和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 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的代表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等出席了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美國人類與健康服務部、中國中醫科學院腫瘤研究所、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聯合舉辦的本次研討會。(完)

導語:中醫的特色內容很多,但是要與現代的一些技術結合起來,用現代的科技是豐富中醫的理論和實踐,將中醫治療慢性病和後期身體恢復的優勢發揮出來。

中新社北京7月9日電(記者 曾利明)中國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9日建議,中美兩國進一步擴大中醫藥醫療、養生保健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兩國科技資源,優勢互補,運用現代科學技術,豐富中醫藥理論和實踐,為生命科學發展做出貢獻。

王國強在此間舉行的“2011年中美中醫藥腫瘤學術研討會”上發言強調:中美雙方應共同努力,推動中醫藥與現代生命科學、生物技術、西方醫學的有機結合,“中西匯通,融合創新”,搭建中美在中醫藥防治腫瘤領域交流與合作的新平臺。

他提出,要遵循中醫藥理論,整合資源,突出重點,特別是在應對新發突發疾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中發揮 中醫藥的特色與優勢。他認為,中醫藥不僅對許多常見病、多發病療效顯著,在諸多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疑難疾病、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方面也具有特色和優勢,願與美方分享經驗,共同合作提高,造福兩國人民。

王國強稱,中醫藥是中國各族人民在幾千年生產生活實踐和與疾病做鬥爭中逐步形成並不斷豐富發展的醫學 科學,在理論上具有獨特的生理觀、病理觀、疾病防治觀,其本質特徵是從整體、功能和運動變化的角度來把握生命的規律和疾病的演變。中醫藥在防病治病的實踐中體現為追求陰陽平衡和諧的防治原則、個性化的辨證論治、人性化的治療方法、多樣化的干預手段、天然化的用藥取向等方面的特點。目前中醫藥服務已遍佈 160多個國家和地區,越來越多的民眾選擇中醫藥作為醫療保健的手段。

他指出,2008年中美雙方簽署的《在整合醫學和中醫藥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為加強在中醫藥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奠定了基礎。

美國駐華使館代辦王曉岷、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補充替代醫學中心副主任傑克凱林和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 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的代表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等出席了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美國人類與健康服務部、中國中醫科學院腫瘤研究所、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聯合舉辦的本次研討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