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下館子必備“點菜指南”

忙碌的現代人總想逃離充滿油煙的廚房,喜歡三五個朋友聚一起圖個熱鬧,所以下館子已成為了生活的常態。其實,“點菜”是一門大學問,可以這麼說,點菜——點得好,點得妙,點得好吃、營養與價廉兼得,那絕對是項技術話!嘻嘻!好在咱們有“點菜指南”,超級實用!!

太餓時別去飯店

當你餓著肚子點菜時,你的眼睛會不顧及胃的承受範圍,最先盯上菜單裡那些高油脂、高熱量的油膩食物。所以去飯店前不如先吃點水果、幾塊蘇打餅乾或者喝一小杯優酪乳墊一墊。

少點三道假“素菜”

通常餐桌上剩下來的多是葷菜,蔬菜早被一搶而光。這是因為有些常點的素菜未必真素。其中,3道“素菜”最不健康:地三鮮、過油茄子、幹煸豆角。這三道菜都是洗過“油鍋澡”,雖然原料都是素的,但一過油,熱量比肉還高。因此,最好多點清淡的蔬菜,比如清炒空心菜、蒜茸拌茼蒿等。

最好少喝湯

通常餐廳裡的湯,每100毫升裡就含有1.2—2克鹽。兩碗湯下肚,就可能吃下了5克鹽。排骨湯、雞湯等肉類的湯,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膽固醇。如果一定要喝,最好選在飯前,這樣可減少食量,以免攝入額外的鹽。或者點豆腐湯、番茄雞蛋湯等家常湯。若是宴請,可以點銀耳羹等。

#p#副標題#e#

主食儘量提前上

在飯桌上,“涼菜—熱菜—湯—主食”的上菜順序似乎成了固定模式,不少人直到酒足菜飽時才想起來要點主食。這樣會使人在最饑餓、食欲最強的時候吃進去大量動物性食品。所以早點吃主食,既能減輕胃腸的負擔,還能保護血脂,維持營養平衡。如果喝酒的話,可在點菜時用其他澱粉類食物代替主食,比如點些含有蕎麥粉、蓧面等粗糧的涼菜,含有馬鈴薯、芋頭或者搭配了荷葉餅、玉米餅等主食的菜肴。

涼菜不該讓葷食唱“主角”

很多人習慣性地點醬牛肉、千層脆耳等涼菜開胃。其實,選一些清爽的素食涼菜,能平衡主菜油脂過多和蛋白質過剩的問題。像生拌、蘸醬類蔬菜,以及澱粉含量高的涼菜如蕨根粉、山藥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這些清爽的食物可以保證一餐中的膳食纖維和鉀、鎂元素的攝入,還能避免蛋白質作為能量被浪費。

一人一菜

一般來說,四個人吃飯,點3熱1涼就剛好,五人到七人點5熱1涼,八人以上按照人數減2的數量點,就應該足夠了。對於不熟悉的菜肴,在點菜時應先問清萊量情況,避免吃得過飽。

翻功能表別光看圖片

看功能表時,不要只盯著菜品圖,也要多看看無圖的菜肴。因為附圖片的菜肴多是比較貴的肉菜,很可能和真正上桌的菜大相徑庭。如果功能表上標注了配料,更要多留意。

#p#副標題#e#

流覽菜單時,多留意四個做法:蒸、煮、燉、拌

這樣的烹調方式不但能保住營養,脂肪含量和卡路里也低很多。儘量少點含有油炸、香煎、或幹鍋等字樣的菜。特別是幹煸菜,傳統方法是用少量的油長時間煸制,但現在大部分餐館為了省事,直接用大量油來炸,不但使維生素損失殆盡,蛋白質、澱粉、脂肪等營養素也被破壞,甚至產生致癌物。

清淡的菜原料更新鮮

很多人到飯店願意點“下飯”的重口味菜,有時選對了食材卻忽略了做法。其實,一桌有一兩個濃味菜肴即可,其餘應搭配口感清爽的菜,這樣不至於令味蕾過分疲憊。而且濃味烹調往往會遮蓋原料的不新鮮氣味和較為低劣的質感。所以,吃魚最好選擇清蒸,蔬菜選擇涼拌或清炒,肉類選擇清燉,海鮮選擇白灼。

點菜不要太好“色”

按常理來說,從後廚端出的肉菜,顏色應當並不漂亮。炒牛肉絲就是褐色的,炒豬裡脊肉絲就該是灰白色的,即便用醬油把肉染成紅色,也只能是紅褐的醬色。而餐館在炒肉菜前,會對肉製品“潤色”,使用亞硝酸鹽這種發色劑,這樣炒出來的肉質鮮嫩,顏色也好看。所以那些看起來過於鮮豔的菜,還是少點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