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蒙牛乳業再現問題

蒙牛是乳製品行業的“大頭”,是很多消費者的第一選擇,不過人們也不會僅僅因為它的品牌,而去盲目的選擇它,在如此重視食品品質的今天,蒙牛頻頻出現問題,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6月15日,蒙牛乳業(02319.HK)發佈公告,歐洲乳業巨頭ArlaFoods(愛氏晨曦)以22億港元入股蒙牛,持股約5.9%,成為繼中糧之後的第二大戰略股東。

這既是迄今為止中國乳業達成的最大一起國際合作,也是中糧為蒙牛改頭換面重塑形象的重要舉措。

受此影響,股價已多日低迷的蒙牛乳業(02319.HK),近兩個交易日連續飆升,18日收盤漲6.82%。然而利好尚未消化殆盡,蒙牛又現風波。

6月17日晚,一條名為《我在內蒙的十天——蒙古冰激淩代加工點實習記錄》的帖子,開始在網路瘋傳,微博相關帖子的轉發也超過兩萬,評論則達兩千條。

身為蒙牛隱秘冰激淩代工廠的內蒙古天輔乳業有限公司(下稱天輔乳業),被首次曝光在陽光之下。

不過,此事並未阻止外資參股後蒙牛的歡快腳步,繼18日大漲6.82%後,該股19日續漲3.788%,收報於21.7港元,當日蒙牛乳業市值已達383.59億港元,相較於上週五收盤市值上升逾33億港元,上漲9.61%。

前述爆料真假如何?

記者就此向蒙牛乳業、天輔乳業及爆料人進行採訪求證。發現天輔乳業為蒙牛代工八年,生產冰激淩等產品,蒙牛則迅即對網帖展開調查。

6月19日,爆料人告訴本報記者,相關企業人員已到其學校,校方也已找其約談,“這件事不會多說了。”

一家蒙牛未曾提及的代工廠

“班長腳下踩著裝冰激淩的盒子”,“地面污水橫流”,“廢料廢品,都是回收再生產的。你吃到的雪糕中,或許有曾經沒包裝好的,掉在地上的,機器出故障返工的”,“偷拍到的資料,原料利用率近乎百分百”……

爆料帖中細緻的描繪了蒙牛隱秘冰激淩代工廠天輔乳業的生產情況與過程。

據內蒙古察哈爾右翼前旗政府網站顯示,天輔乳業是“由蒙牛乳業扶持新建的一家民營股份制企業”,公司主要利用蒙牛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模式,生產“蒙牛”牌冰激淩、液態奶和速凍食品等產品。

天輔乳業現擁有資產總額1億多元,有先進的7條冰激淩雪糕生產線,年產3.6萬噸速凍隧道冰激淩生產線和5萬噸速凍食品生產線,形成日產180多噸的生產能力,現有員工1000人。

相關資訊還顯示,天輔乳業與蒙牛集團有著良好的合作關係,是蒙牛集團在烏蘭察布市唯一的生產基地,天輔乳業曾是該市衛生局頒發的衛生A級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