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老人放風箏需要注意的事

有一句詩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春暖花開是一個溫暖的季節,這時候很多老人和孩子都會去戶外運動,我們大家也都知道這是一個放風箏的季節,我們總能看到五顏六色的風箏,但是老人放風箏是需要注意一些事的,我們來看看。

準備運動:頸部活動5-10分鐘

在我們放風箏的時候,一般頭頸都會保持後仰的姿勢,有的時候會需要很長的時間,假如在放風箏的時候,沒有做好頸部的熱身運動,頸部沒有活動開,那保持後仰姿勢時間過長的話,就會加重大多數老人本來存在的椎動脈受壓、痙攣等情況,產生腦部供血供氧不足而導致頸性眩暈,進而出現眩暈、站立不穩等症狀,極易導致危險事件的發生。

因此,老年人在放風箏前,要做5-10分鐘的頸部準備活動:眼睛應以平視為主,頭頸平仰交替,注意活動幅度應慢慢加大,不宜一開始就大幅度地活動頸部。

動作要求:避免猛然轉頭

對於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頸椎病患者來說,放風箏時應保持頭頸部相對穩定,注意四不宜:不宜猛然轉頭,頸部運動幅度不宜過大、用力不宜過猛,不宜做旋轉頭頸的動作。

在放風箏的過程中,每隔30-40分鐘就要輕輕低頭活動活動頸部,然後再坐下休息5-10分鐘,以放鬆頸部、緩解頸部疲勞,防止椎動脈受壓導致眩暈、站立不穩等。

安全保障:選擇平坦場地

老年人本身腿腳不夠靈活,放風箏時注意力都集中在天上,容易出現摔倒或被絆倒的情況。因此,老年人在放風箏前,一定要注意觀察地面的狀況,儘量選擇平坦,沒有障礙物的場地。

建議老人放風箏時最好還有兩三個人陪伴,以便在本人放風箏時有人幫忙觀察地面情況,以保證安全。

以上就是老人放風箏需要注意的事,放風箏也是一個很好的戶外運動,而且運動量不大,適合老人健身,但是一定要注意這些事,才能在娛樂的時候保證身體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