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 1名頂尖骨科醫生1年可拿上千萬元回扣
針對個人的反賄賂措施不能根治醫生吃回扣
——訪衛生政策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法學教授卓小勤
醫療器械和醫用耗材的暴利問題正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據《現代快報》10月25日報導,牙科診所中一顆售價2500元的純鈦烤瓷牙,出廠價只需160元。
早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董協良就有提案,揭露醫療器械市場的黑幕:一個國產心臟支架出廠價不過3000元,可到了醫院便成了2.7萬元;一個進口心臟支架,到岸價不過6000元,到了醫院便成了3.8萬元。“9倍的心臟支架暴利已經超過了販毒。”
前不久衛生部傳出消息,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將高值醫用耗材納入集中招標採購的相關事宜。但時至今日,措施仍然遲遲沒有出臺。有評論稱,改革涉及太多的利益調整,要真正推動阻力重重。
“凡是招標中標的產品,基本都死定了。招標的藥品、醫療器械、耗材,都在醫院裡推不出去。”近日,曾多次參與衛生部法規起草工作的衛生政策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法學教授卓小勤,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直言,“這是一個太複雜、太沉重的話題。”
一個頂尖的骨科醫生一年可以拿到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回扣
中國青年報:您為什麼說中標產品基本都“死定了”?
卓小勤:用集中招標採購的辦法,把採購權控制在政府手裡,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醫院“以藥養醫”。但是,最終的處方權、使用哪款醫療器械的決定權還是在醫生手裡。因為醫患雙方在專業知識佔有上存在差異,患者往往很被動,經常是醫生說什麼就是什麼。
我在廣州打過一場官司,原告的老伴要做心臟支架,並在手術前與醫生說好放3個。那個支架是記憶合金,很昂貴。手術過程中,醫生突然出來問家屬:“有錢嗎?還需要放。”那種情況下,家屬只好說:“救人要緊,你看著放吧。”結果最後放了17個支架!到底有必要放那麼多嗎?只有醫生知道。
所以,醫患關係是一種主動和被動的關係。臨床中,醫生完全可以向患者介紹非採購招標的產品,並以“患者需要”為由要求購買這類產品。這樣一來,採購招標必然會遇到很大阻力。因為使用集中採購招標的藥品,醫生拿不到回扣,沒有動力去推。這是導致集中採購招標屢屢落空的重要因素。
中國青年報:醫療器械價格虛高的背後到底是什麼樣的利益鏈?
卓小勤:這個利益鏈的頭兩個環節,就是醫院和生產企業。企業定價越高,醫生為了獲得更多利益,就越願意推薦這個產品。產品賣得好,醫院和企業都得利。很快大家蜂擁而上都來生產這個產品,這就使得負責產品流通的銷售企業如雨後春筍越來越多,作用越來越強,這是第三個環節。第四個環節是媒體和廣告商。第五個環節就是一些腐敗官員。只有新產品才可以重新定價,所以為了定個高價,企業就不斷申報新產品。這些都需要政府審批。再往後,就是醫生,通過回扣來獲取經濟利益。整個利益鏈的每個環節都會在醫療器械或藥品的高價中分一杯羹。唯一的受害者就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