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佛家養生之睡眠養生

清醒與睡眠是人類的生命活動中運作所必需的狀態,因為睡眠是人的體力耗用到一定程度時,需要補充能量而休息的。適當的睡眠是對生命最佳的保養。

睡夢是佛法中夢幻光明的境界。睡眠之時,佛法不僅能夠使人在睡夢中寂靜安神,讓人的身心得到完全的休息,特別當輾轉難眠,睡不著覺時,使用此方法,可以使人容易入睡。

一位佛教大師對睡眠的禪法總結和內心感受,做了如下的描寫和記錄:

很舒服地仰躺在床上,讓自己的身體與心理進入最輕鬆舒適的狀態,兩手放在身體兩側,身體完全放鬆,整個身體的骨頭全部放開放鬆,肌肉全部放鬆,完完全全地放鬆。

現在開始想像:自己仰躺在一個綠草如茵的山谷當中,整個大地長滿了鮮嫩的綠草,每一根草都是柔柔軟軟的,我們躺在上面是那麼地舒適,那麼地喜悅。

天上陽光普照著,是藍色的無雲晴空。

思想透明得如清水流入了大地,與綠草如茵的山谷完全融合在一起。

身體便消失在如茵的綠草中。

現在整個宇宙就剩下綠草如茵的山谷,天上是無雲的晴空。

慢慢地,整個綠草如茵的山谷開始消失了,消失在無邊無際的藍色晴空當中。#p#分頁標題#e#

整個身體、心靈充滿了覺醒的力量,十分舒適、喜悅,感覺處在很快樂、很安詳的境界當中。

現在整個藍色晴空及綠草如茵的山谷消失在我們心中。

這晴空越來越亮,越來越透明,整個宇宙就像透明的水晶一樣,無邊無際的透明水晶,很亮、很明澈。整個宇宙越來越亮,我們的心還能夠察覺到這樣的明亮。

所有念頭都像虛空中的流星一樣,一個個自然地消失了。

清晨,一念醒覺時,心也開始醒了,心十分清晰,十分明白,從宇宙的光明中醒來。

英國偉大的戲劇家莎士比亞有言:“睡眠是一切精力的源泉,是病患者的靈藥。”

自從前蘇聯著名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創立睡眠療法後,人們很快就把這種治療方法應用到了精神病臨床上,並獲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為當時精神病的治療開拓了新路。其實,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名醫孫思邈就曾用“睡法”來治療疾病了。

傳說唐朝相國寺的和尚允惠得了癲病(現代醫學所稱的抑鬱型精神分裂症),經過許多醫生治療,不見絲毫效果。允惠和尚的哥哥,立誓要治好允惠的病,便求助於孫思邈。孫思邈診脈後說:“只要設法讓病人安睡,醒來便可愈。”他給允惠和尚吃了很多鹹的食物,半夜時分,允惠和尚大叫口渴,孫思邈令人再進咸湯少許。而後,他才用溫酒調了些藥粉給允惠和尚吃。允惠和尚渴極,一口飲盡。不一會兒允惠和尚便入睡了,過了兩天兩夜才醒過來。此時,其癲病已十去八九。病人經調理痊癒後,人們問孫思邈,此為何種療法。孫思邈回答說:“睡法。”

人的一生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好的睡眠是對人體的定期修復,也是對人體的不斷“充電”,對恢復體力,增加智力,保證健康都十分重要。

好的睡姿會給睡眠品質帶來非常大的幫助,睡時取右側臥位,微曲雙腿,全身自然放鬆,一手屈肘放枕前,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這樣脊柱自然形成弓形,四肢容易變動,全身肌肉鬆弛,有利於肌肉組織休息,消除疲勞。同時,右側臥可使心臟處於較高位置,有利於心臟排血並減輕其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