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四喜丸子怎麼做

四喜丸子是中國的一道傳統美食,四喜丸子的主要原料是豬肉,豬肉的含鈣量在所有肉類中是最高的,豬肉還含有粗纖維,可以促進胃腸的蠕動,幫助消化、促進吸收。豬肉還含有鎂、鋅、鐵、硒等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對增強體質很有好處,四喜丸子可以常吃。

四喜丸子又名紅燒獅子頭,在八大菜系中屬於魯菜。四喜丸子從外觀上看紅潤油亮,再配上碧綠的青菜掩映,香味撲鼻,光看就引動食欲,醇香味濃的肉塊與汁液,是令人無法抵擋的美味。

做法:豬肥瘦肉300克,南薺50克,醬油60克,清湯750克,濕澱粉50克,大蔥白3根,花椒油10克,水發玉蘭片50克,精鹽12克,紹酒10克,雞蛋清2個,蔥薑末10克,薑片10克。 制法: 1.準備工作:將豬肥瘦肉切成4毫米見方的丁;南薺削皮,與玉蘭片均切成3毫米見方的丁,一起用沸水氽過;大蔥白從中劈開,切成長6釐米的段。碗內放肉丁、南薺丁、玉蘭片丁、蔥薑末、醬油15克,精鹽5克,紹酒5克攪拌均勻,用手團成4個大丸子;雞蛋清、精鹽、濕澱粉35克放在另一碗內調成蛋糊待用。 2.烹調:炒勺放中火上,加白油燒至五成熱,將丸子逐個蘸滿蛋糊下油,炸至八成熟時用漏勺撈出。砂鍋內放大蔥白墊底,丸子放上面,加清湯、醬油、薑片,在中火上燒沸後,撇去浮沫,移至微火上燉至湯剩一半時,取出蔥薑不要,把丸子撈至湯盤內。燉丸子的原湯倒入湯勺內,燒沸後用濕澱粉勾芡,加入紹酒、花椒油攪勻,澆在丸子上即成。

四喜丸子是一道家常菜,這道菜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對於不經常下廚的人來說不容易做好,燉老了嚼不動,燒的時間短了不熟。這就需要大家認真學習以上方法,正確掌握關鍵技術,自己做出的四喜丸子格外香,學會了可以在親朋面前露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