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蔬菜湯——點餐首選

所謂飲食文化,飲在前而食在後。我國五千年歷史,食文化僅僅一千多年,而湯文化卻長達三千年之久。

點餐首選——蔬菜湯

不論自己煲湯,還是在外點湯,都有不少學問。

很多人喜歡小火煲湯,一煲就是半天,認為這樣食物的營養才能充分溶解到湯裡。其實,煲湯時間適度加長確實有助於營養釋放和吸收,但過長反而會破壞營養。

一般來說,煲湯的材料以肉類等含蛋白質較多的食物為主。蛋白質的主要成分為氨基酸,加熱1—1.5小時為宜,加熱時間過長,氨基酸會遭到破壞,營養反而降低,還會使菜肴失去應有的鮮味。長時間煲的湯,雖然看上去很濃,其實是湯中水分蒸發,帶走了營養的精華。

還有些食物,煲湯的時間需要更短。如魚湯,魚肉較細嫩,只要湯煮到發白就可以了,再繼續燉不但營養會被破壞,魚肉也會變老變粗。還有些人喜歡在湯裡放人參等滋補藥材,由於參類含有人參皂甙,煮得過久就會分解,失去補益價值,所以煲湯的最佳時間是40分鐘。最後,如果湯裡要放蔬菜,必須等湯煲好以後隨放隨吃,以減少維生素損失。

需要提醒的是,在外就餐時沒必要點名貴藥材、食材,如人參、魚翅、海參等煲成的湯。因為這些湯雖有一定的保健功效,但是相對於價格,有些“名不副實”。最好選擇由新鮮食材做成的,如蔬菜、魚類等煮的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