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淺談茶道養生

茶,我們並不陌生,我們日常生活中會去喝。但是你認知茶道嗎?下麵去帶你領略茶道風采。

茶,神農最初稱之為“查”,即清查體內毒素;道,指回歸昇華的道路和無所不在的普遍規律。“道可道,非常道。”而茶道之道,即為常道。有陰陽五行,也有現代理論,是全面而精深的科學。

根據“天人合一”的概念,人的生命可以說本來就是道或無極,逐漸由精微之處向物質層面生化而成。正如老子所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如果說我們從精神家園來到這“萬物”層面的物質世界上學,這僅僅是實證了“道”的一半歷程;而在這物質世界通過礪煉提升,將“萬物”返回精微的“道”。達到人們常說的返本歸真,我們才能走完“道”的另一半歷程,重新回到自己原來精神的家園。因此,茶道可以啟悟我們認識生命的真諦。

茶道養生是指通過茶道全方位地關愛生命與自然界,在一個健康快樂、良性迴圈的有機整體之中,使人們能夠達到身心健康、平和容通的美妙境界。茶道與現代科技和傳統的佛道兩家的養生理念相結合,探究養生的精微機理,有利於我們對茶道養生研究的深入拓展,同時也能更有效地提高人們的身心健康水準,有益於整體道德的回升和社會的和諧美好。

茶道養生的哲學觀與中醫陰陽五行的規律也是一致的。從陰陽的角度來說,在茶與水的關係中,茶為陽,水為陰。近來日本江本勝醫學博士通過對水結晶的研究發現:人對著一杯水說讚美的話,水結晶會變得精美可愛;詛咒它,即變得醜陋無光,甚至無法結晶;對它念密宗咒語,即顯示出大日如來形象。此發現震驚了世界,證明我們的每一念對周圍萬事萬物都可能起作用。善念有利於改善他人他物,也改善自己,反之,則害人害己。而於這對陰陽中屬陽的茶而言,用善心護養、純生態方法種植並加工的茶葉,在某個層面也一定具備著優雅的形態。如能配以被善待的水來沏茶,享用者的身心狀態一定會被淨化並獲得愉悅與美好的體驗。

在食物酸鹼性的關係中,堿為陽,酸為陰。大部分的食物都呈酸性。人的正常體質是弱鹼性的,但今天絕大多數人的體質呈弱酸性,雖然還能夠適應酸性的食物,但現在物質極大豐富,人體自然攝取過量的食物和糖分,使體質酸性過大,就會形成各種疾病。茶是鹼性飲料,在潤物細無聲之時就完成了陰陽平衡(酸堿平衡)的調節功用。而當人體呈弱鹼性時,人體即處於無病狀態了。

在茶的寒熱屬性中,溫熱為陽,寒涼為陰。陰陽的寒熱屬性則在茶的五行之質中得以較好的解說:這是由於加工工藝中發酵與焙火程度不同,致使茶的寒熱屬性也不同。簡單地說:綠茶、白茶、黃茶因為不發酵或輕發酵、焙火也輕微,所以茶性偏寒涼,適合於熱性體質的人在夏天飲用;而烏龍茶、紅茶及黑茶因為發酵程度與焙火較重,茶性溫熱,適合於少運動或寒性體質的人飲用。從而使人體陰陽在不知不覺中得以平衡。

茶中的各種礦物質、微量元素含量極其豐富,所以茶能入心、肝、脾、肺、腎五經。能夠均衡人體的代謝平衡,自動調和人體的陰陽五行。《孫子兵法》上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也與中醫所追求的上醫治神、上工治未病的養生之道不謀而合。

從五行入五臟的角度來說。茶有六色,分歸五行:綠茶屬木,白茶屬金、黃茶屬土、青茶(烏龍茶)屬土、紅茶屬火、黑茶屬水。在觀賞幹茶、茶湯、茶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眼根入五臟,從而也能起到疏通經絡、調養身心的作用。

古人給我們演繹了從“道”至“萬物”各個境界完整而無所不在的一切,今人又通過顯微(透)鏡不斷地往精微處、更微更精之境界發起衝擊。我們祝願,原本就在“道”中的科學終有一天會認識造化的真容,回到他的身邊,與“道”完美結合。

茶道養生,直接對飲茶人的心性有一定的培養與要求。主張由生命之道來解讀萬事萬物,飲茶者在不斷的反省與覺悟中,循著人體自身逐層深入遞進的規律,讓每個人都從精神、從內心層面知道行“道”。從而達到平和容通的高尚境界。如果人人都能主動做到這點,也就不需要造化以“病”這種讓人被動承受的對立方式來修正我們的人生之路了。只有在無病的狀態下,我們才能體悟到“養生”的真正內涵與玄妙。但願茶道這一我國傳統養生文化的精髓在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再放異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步入身心健康的快樂殿堂。如此,誠可謂:

天上朗朗 地下茫茫

陰陽互根 萬物常養

造化有情 生命交光

苦海回甘 直心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