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黑護工”盤踞老年病房 偽裝家屬出事故後跑路

“劉叔,我看的那個老太太咋餵飯喂不進去,你幫我來看看……”正在病房裡忙乎的老劉聞聲而起,隨這位大姐到了另一間病房,不一會問題解決回來,立即得到一屋子病人和家屬的誇獎:“老劉就是有經驗,在這兒都成名人了吧!”老劉不答話,一臉憨厚的笑容。

在位於方莊的這家綜合醫院的神內住院病房,老劉確實是一個“名人”,他的對外身份是某位病人的遠房親戚,但大家心照不宣地知道,他實際上是一名“黑護工”,而且非常資深,在北京已經幹了近10年,這個科室的護工基本都是他介紹來的。他在病人家屬中口碑不錯,“什麼黑不黑的,只要活兒幹得好就行!”一位元家屬對記者說,他們和正規護工相差的是一個“培訓證書”和一個“公司身份”,然而,在極度短缺的情況下,這些都顯得不那麼重要了,需要他們來解決“燃眉之急”的人太多了。

“黑護工”在很多醫院是被明令禁止的,整頓治理了多年後卻禁而不止,至今仍活躍在北京的多家醫院,他們存在的最大理由便是市場需求。這種需求導致了醫院對他們“睜一眼閉一眼”,導致了病人和家屬心甘情願為他們打掩護,只要正規護工滿足不了這個市場缺口,“黑護工”群體便不會消亡。

變身 黑護工群

為多掙錢從“正規軍”主動變“黑”

由於記者自家老人就住在這個病房,所以在閒聊中記者已對老劉的事情瞭解了不少,他來自河南農村,10年前到北京打工,第一份工作是家政公司介紹的,在一家醫院做保潔,一個月工資600元,不久他就發現,同在醫院打工,照顧病人的護工能掙1000多元,於是他自告奮勇也當上了護工。

“我那時候算是"正規軍",有公司的,但是不像現在這樣還要經過培訓,也沒有上崗證,拉到病房就幹活。家政公司負責介紹病人,然後他們抽頭兩成,我一個月能拿到1200元,這個收入在當時不算低,但是活兒確實比保潔累多了,主要是晚上睡不了整覺。幹了一年多,我一個老鄉說,你幹嗎不自己出來單幹,何必讓家政公司白賺這個錢?”

老劉被一語點醒,由於他為人憨厚,幹活不惜力,所以在病人中口碑不錯,這個時候已經經常有以前的病人給他介紹活兒,所以他乾脆就甩了家政公司單幹,“單幹以後每月能拿1500多元,時間上也比較靈活自由,只要把活兒幹好,不愁沒人找。”老劉絲毫不覺得“身份”問題算個什麼事。他告訴記者,當初和他一起在公司幹的好多人後來都自己變“黑”了,“這個市場這麼大,不靠公司我們活得更好。”他毫不後悔當初的選擇。

老劉對自己沒有護工上崗證並不諱言,甚至對病人家屬說:“不用迷信那幾張紙,我當年可是從護士那裡一點一點學來的,比現在他們培訓幾天就上崗的強多了。”老劉並非誇口,他的經驗豐富,手法嫺熟在這層樓是有口皆碑的,這全靠當年的“偷師學藝”,給病人喂鼻飼,給癱瘓的老人做全身按摩,處理緊急抽筋,幫病人灌腸排便……這些基礎護理工作做了十年,老劉早已是輕車熟路。目前在這裡幹的護工們基本上都是老劉一手帶出來的,現在,他領導著一支真正的護工“遊擊隊”。